第90章(6 / 7)
司马绍继位,成为东晋第二届皇帝。他没有一丝兴奋,只觉泰山压顶,眼下,王敦驻军武昌,正虎视眈眈盯着自己,而朝廷里更遍布着王敦无数眼线。他明白,在这个危急关头,唯有谨慎应对才有活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江州武昌城中,王敦府邸又传出一阵慷慨激昂的歌声。王敦像往常一样在敲打着瓷壶,口中喃喃唱起曹操那首《龟虽寿》。可在场宾客发现,王敦敲击的力度似不如以往那么有力,而他的唱词也多了几分悲凉。
近来,王敦明显感到体力不支,他有种预感,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他并不怕死,只怕后继无人。原来,王敦并没有亲生儿子,只有从胞兄王含(开战前夕逃出建邺投奔王敦的那位仁兄)那里过继来的养子——王应。可王应年轻,才略又平庸。王敦想当司马懿,遗憾的是,他没有像司马师那样能扛住事的后继者。
随着《龟虽寿》唱至尾声,王敦逐渐加大了敲击的力度。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上次那把瓷壶已被敲碎,这次换成了一把新壶,如意还是那块陈年老玉。
忽听叮当一声。瓷壶这回倒是完好无损,玉如意却折成了两截。
王敦直愣愣看着手中的半截玉如意,然后抬眼遥望建邺的方向。他暗自思忖:王应大概是靠不住,恐怕自己有生之年还得再跟朝廷拼一次,把那些麻烦事彻底解决掉。
经过一番筹划后,王敦授意朝廷宣召自己入朝,同时索要假黄钺、班剑武贲、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权力。假黄钺就不用多说了。班剑武贲、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指臣子入朝时可带侍卫且无须先行通报姓名,无须趋步小跑,无须解剑脱鞋。以上都是皇帝赐给极高重臣(基本都是权臣)的殊荣,王敦索要这些,除了强化权威之外,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司马绍不敢违抗,只好乖乖照办。
公元323年5月,王敦接到宣召即率领大军向扬州进发,不过,他没敢草率进京,而是移师到距建邺五十多公里处的扬州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南),随后自任扬州牧。整个朝廷震惊了,谁都能猜得出王敦下一步想干什么。
实习皇帝
皇帝司马绍和权臣王敦之间好似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随着王敦进驻姑孰自任扬州牧,司马绍越来越确信这层窗户纸就要破了。
这位天资聪慧、性格刚强的年轻人,虽然登基没多长时间,却以最快速度学会了如何当皇帝。该来的总会来,躲是躲不掉的。从好的方面说,至少朝廷还保留着一定自主权。
↑返回顶部↑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江州武昌城中,王敦府邸又传出一阵慷慨激昂的歌声。王敦像往常一样在敲打着瓷壶,口中喃喃唱起曹操那首《龟虽寿》。可在场宾客发现,王敦敲击的力度似不如以往那么有力,而他的唱词也多了几分悲凉。
近来,王敦明显感到体力不支,他有种预感,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他并不怕死,只怕后继无人。原来,王敦并没有亲生儿子,只有从胞兄王含(开战前夕逃出建邺投奔王敦的那位仁兄)那里过继来的养子——王应。可王应年轻,才略又平庸。王敦想当司马懿,遗憾的是,他没有像司马师那样能扛住事的后继者。
随着《龟虽寿》唱至尾声,王敦逐渐加大了敲击的力度。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上次那把瓷壶已被敲碎,这次换成了一把新壶,如意还是那块陈年老玉。
忽听叮当一声。瓷壶这回倒是完好无损,玉如意却折成了两截。
王敦直愣愣看着手中的半截玉如意,然后抬眼遥望建邺的方向。他暗自思忖:王应大概是靠不住,恐怕自己有生之年还得再跟朝廷拼一次,把那些麻烦事彻底解决掉。
经过一番筹划后,王敦授意朝廷宣召自己入朝,同时索要假黄钺、班剑武贲、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权力。假黄钺就不用多说了。班剑武贲、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指臣子入朝时可带侍卫且无须先行通报姓名,无须趋步小跑,无须解剑脱鞋。以上都是皇帝赐给极高重臣(基本都是权臣)的殊荣,王敦索要这些,除了强化权威之外,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司马绍不敢违抗,只好乖乖照办。
公元323年5月,王敦接到宣召即率领大军向扬州进发,不过,他没敢草率进京,而是移师到距建邺五十多公里处的扬州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南),随后自任扬州牧。整个朝廷震惊了,谁都能猜得出王敦下一步想干什么。
实习皇帝
皇帝司马绍和权臣王敦之间好似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随着王敦进驻姑孰自任扬州牧,司马绍越来越确信这层窗户纸就要破了。
这位天资聪慧、性格刚强的年轻人,虽然登基没多长时间,却以最快速度学会了如何当皇帝。该来的总会来,躲是躲不掉的。从好的方面说,至少朝廷还保留着一定自主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