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3 / 7)
“伯仁!伯仁!陛下怎么说?”
如果说周尚存一丝理智,那就是他仍然记得要避嫌,他还是没搭理王导。然而,仅存的理智也就到此为止了。醉醺醺的周借着酒劲做出了一个极不理智的举动。他经过王导身边时,瞟了对方一眼,然后对搀扶自己的侍从大声说道:“等杀了王敦那伙贼人,我让你们个个都封官授爵!”
王导闻言,恨得咬牙切齿,他并不知道周在司马睿面前为自己求情,他只知道,在自己危难之际,这个曾经跟自己关系不错的人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周回到家,倒头就睡。酒醒后,他马上又写了一封为王导求情的奏疏,并将之呈递给司马睿。然而,他却把自己刺激王导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次日,司马睿赦免王导全族。
王导跪在司马睿面前,泣不成声道:“乱臣贼子哪个朝代都有,不料今天竟然出自臣家,这是臣家的耻辱啊!”
司马睿扶起了王导:“王敦的事跟你没关系。而且,为了让天下人明白你的忠义,我要任命你为前锋大都督,由你亲自率军讨伐王敦!”
王导明白了:司马睿到底是不敢杀我,让我对付王敦,乃是让我们兄弟兵戎相见哪……
无论如何,王导是戴罪之身,司马睿趁机剥夺了其中书监、录尚书事、侍中、假节等官职,保留的只有司空和扬州刺史。
随后,司马睿正式下诏,让王导任讨伐王敦的前锋统帅,戴渊驻守秦淮河朱雀桥,刘隗驻守金城,周札驻守石头城。
朱雀桥、金城、石头城都紧邻建邺,相距不过几里地。
司马睿把自己一手提拔的亲信(姑且把周札也算作司马睿的亲信)全安置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最信任的嫡系军队变成了贴身护卫,却让王导去打前锋。从这样的战略布局不难看出司马睿的苦衷。他很清楚,大部分朝廷公卿和江东豪族正幸灾乐祸等着看刘隗、刁协完蛋这出好戏,而刘隗、刁协完蛋,就意味着自己完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建邺保不齐会爆发内乱,让亲信离自己近点正是出于安全考虑。那么,他为何又让王导打前锋呢?一来,他必须要借助王导的号召力鼓动江东人参战。二来,他把王导、王敦推向对立的立场,也是希望王导能以家族中的影响力化解这场战争。
接着,司马睿派王廙担任使者,劝王敦退兵。结果王廙一到王敦军中,就把朝廷的战略布局悉数告知,并留在王敦身边不回朝廷了。
定局
司马睿一厢情愿地希望王敦能顾及兄弟情分主动退兵,但王敦绝不会退兵,因为他比司马睿更了解王导,他知道王导跟自己肯定打不起来。
↑返回顶部↑
如果说周尚存一丝理智,那就是他仍然记得要避嫌,他还是没搭理王导。然而,仅存的理智也就到此为止了。醉醺醺的周借着酒劲做出了一个极不理智的举动。他经过王导身边时,瞟了对方一眼,然后对搀扶自己的侍从大声说道:“等杀了王敦那伙贼人,我让你们个个都封官授爵!”
王导闻言,恨得咬牙切齿,他并不知道周在司马睿面前为自己求情,他只知道,在自己危难之际,这个曾经跟自己关系不错的人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周回到家,倒头就睡。酒醒后,他马上又写了一封为王导求情的奏疏,并将之呈递给司马睿。然而,他却把自己刺激王导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次日,司马睿赦免王导全族。
王导跪在司马睿面前,泣不成声道:“乱臣贼子哪个朝代都有,不料今天竟然出自臣家,这是臣家的耻辱啊!”
司马睿扶起了王导:“王敦的事跟你没关系。而且,为了让天下人明白你的忠义,我要任命你为前锋大都督,由你亲自率军讨伐王敦!”
王导明白了:司马睿到底是不敢杀我,让我对付王敦,乃是让我们兄弟兵戎相见哪……
无论如何,王导是戴罪之身,司马睿趁机剥夺了其中书监、录尚书事、侍中、假节等官职,保留的只有司空和扬州刺史。
随后,司马睿正式下诏,让王导任讨伐王敦的前锋统帅,戴渊驻守秦淮河朱雀桥,刘隗驻守金城,周札驻守石头城。
朱雀桥、金城、石头城都紧邻建邺,相距不过几里地。
司马睿把自己一手提拔的亲信(姑且把周札也算作司马睿的亲信)全安置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最信任的嫡系军队变成了贴身护卫,却让王导去打前锋。从这样的战略布局不难看出司马睿的苦衷。他很清楚,大部分朝廷公卿和江东豪族正幸灾乐祸等着看刘隗、刁协完蛋这出好戏,而刘隗、刁协完蛋,就意味着自己完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建邺保不齐会爆发内乱,让亲信离自己近点正是出于安全考虑。那么,他为何又让王导打前锋呢?一来,他必须要借助王导的号召力鼓动江东人参战。二来,他把王导、王敦推向对立的立场,也是希望王导能以家族中的影响力化解这场战争。
接着,司马睿派王廙担任使者,劝王敦退兵。结果王廙一到王敦军中,就把朝廷的战略布局悉数告知,并留在王敦身边不回朝廷了。
定局
司马睿一厢情愿地希望王敦能顾及兄弟情分主动退兵,但王敦绝不会退兵,因为他比司马睿更了解王导,他知道王导跟自己肯定打不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