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5 / 7)
后世很多人拿王惠风的壮烈赴死与羊献容的忍辱偷生做比较,对羊献容大肆贬低。其实,她只是一个在磨难中变得越来越坚强的女人,毕竟很多时候,比起一死了之,活着才是更难的。
侨寄法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江东的局势。前文讲过,大批江北士人南迁为司马睿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人才库,但同时,也给司马睿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为巩固皇权,力挺诸葛瑾、步骘这些江北士人,同时压制江东士人,到了如今,江东士人再次面临同样的窘况。虽然像顾荣、纪瞻这类江东顶尖名士在司马睿麾下地位极高,但他们毕竟属于个例,且充其量算是司马睿安抚江东士人的旗帜,而更多的江东中低层士人则被排斥在权力核心外。
由此,江东士族与司马睿政权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段日子,曾经“三定江南”的江东周氏豪族大佬周玘(qi)心里很不是滋味。周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比顾氏、陆氏那些江东老牌名门稍有逊色,但周氏的军事实力(私人部曲兵力)却在江东无人能出其右,是故,周氏受到司马睿忌惮不足为奇。周玘地位尴尬,官只做到个吴兴太守,吴兴位于江东腹地,既非政治中心,又非军事重镇。这相当于把周玘给架空了。
周玘过得郁郁不得志,终于决定棋行险招。
公元313年夏,周玘跟司马睿的幕僚王恢密谋发动政变。不过,周玘也明白天下大势,江东需要有司马睿这样一个宗室贵胄撑台面,所以,他并非想彻底推翻司马睿,而是要诛杀北方士人,给江东士人腾出政治空间。
王恢暗中煽动民变,不料走漏风声,后被周玘杀人灭口。其实,司马睿和王导早查出周玘是整桩事的幕后黑手,但王导顾忌周氏家族势力庞大,所以建议司马睿秘而不宣,低调处理。
几天后,周玘接到司马睿的委任书——来建邺当军司。
周玘忐忑不安地起程了。可还没等他走到建邺,又被司马睿调到南郡当太守。
周玘掉头往南。走了没多远,他三度接到司马睿的命令——“别去南郡了,你还是来建邺做我的幕僚吧。”
几天里,周玘的官职被连续调动三次,且一次比一次低,他疲于奔命的同时,也嗅出了司马睿和王导的意思。没两天,他就因为忧惧交加,一病不起。
周玘临死前,给儿子周勰(xié)留下了一句遗言:“是那些北方佬害了我,你要是我的儿子,就必须给我报仇雪恨!”
两年后,周勰联合堂弟周续,假称奉叔父周札(继周玘之后的周氏宗主,周续的爸爸)之命,在吴兴郡聚众数千人发起叛乱。
↑返回顶部↑
侨寄法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江东的局势。前文讲过,大批江北士人南迁为司马睿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人才库,但同时,也给司马睿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为巩固皇权,力挺诸葛瑾、步骘这些江北士人,同时压制江东士人,到了如今,江东士人再次面临同样的窘况。虽然像顾荣、纪瞻这类江东顶尖名士在司马睿麾下地位极高,但他们毕竟属于个例,且充其量算是司马睿安抚江东士人的旗帜,而更多的江东中低层士人则被排斥在权力核心外。
由此,江东士族与司马睿政权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段日子,曾经“三定江南”的江东周氏豪族大佬周玘(qi)心里很不是滋味。周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比顾氏、陆氏那些江东老牌名门稍有逊色,但周氏的军事实力(私人部曲兵力)却在江东无人能出其右,是故,周氏受到司马睿忌惮不足为奇。周玘地位尴尬,官只做到个吴兴太守,吴兴位于江东腹地,既非政治中心,又非军事重镇。这相当于把周玘给架空了。
周玘过得郁郁不得志,终于决定棋行险招。
公元313年夏,周玘跟司马睿的幕僚王恢密谋发动政变。不过,周玘也明白天下大势,江东需要有司马睿这样一个宗室贵胄撑台面,所以,他并非想彻底推翻司马睿,而是要诛杀北方士人,给江东士人腾出政治空间。
王恢暗中煽动民变,不料走漏风声,后被周玘杀人灭口。其实,司马睿和王导早查出周玘是整桩事的幕后黑手,但王导顾忌周氏家族势力庞大,所以建议司马睿秘而不宣,低调处理。
几天后,周玘接到司马睿的委任书——来建邺当军司。
周玘忐忑不安地起程了。可还没等他走到建邺,又被司马睿调到南郡当太守。
周玘掉头往南。走了没多远,他三度接到司马睿的命令——“别去南郡了,你还是来建邺做我的幕僚吧。”
几天里,周玘的官职被连续调动三次,且一次比一次低,他疲于奔命的同时,也嗅出了司马睿和王导的意思。没两天,他就因为忧惧交加,一病不起。
周玘临死前,给儿子周勰(xié)留下了一句遗言:“是那些北方佬害了我,你要是我的儿子,就必须给我报仇雪恨!”
两年后,周勰联合堂弟周续,假称奉叔父周札(继周玘之后的周氏宗主,周续的爸爸)之命,在吴兴郡聚众数千人发起叛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