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5 / 7)
没一会儿,全府上下开始忙乱起来。
杨珧呆立在厅堂中央,放眼四周,看着仆役忙忙碌碌地收拾行囊。说实话,他对这宅邸恋恋不舍,但很快,又打消了这种不舍。曹爽的故府,不吉利……不吉利……
“三杨”中的杨珧选择急流勇退,并为将来留好了后路,老三杨济虽然还在职,但同样对大哥杨骏抱持悲观态度,一副要步杨珧后尘的架势。
最后,朝廷里的实权派,真的就只剩下杨骏这位孤家寡人了。
身后事
这些年,朝廷越来越呈现出人才凋谢的萎靡局面。不知不觉间,司马炎老了,他知道是该到考虑身后事的时候了。按理说,皇太子已三十一岁,他本该很放心地把社稷托付给新皇帝才对,可他没法这么干,他非但不能把社稷托付给司马衷,反而得把司马衷托付给值得信任的重臣,谁让儿子傻呢?
谁值得信任?谁堪当托孤重任?
毫无疑问,杨骏是可以托付的。诚然,这只是司马炎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者说,仅仅是从权力和地位两方面做出的考量。不过,司马炎清楚,托孤重臣绝不能只有一个,谁来平衡杨骏的权力?
和外戚相互制约的最好是宗室成员。
藩王中有实力者——弟弟司马攸、五叔司马伷、七叔司马骏这几位如今都不在了。司马炎脑海中费力地勾勒着其他叔伯的音容笑貌。
首先,他的堂叔伯(司马懿兄弟的儿子)可以排除在外,毕竟血缘关系比较疏远。而亲叔叔(司马懿的儿子)还有四位尚健在——三叔司马榦、四叔司马亮、八叔司马肜、九叔司马伦。
让我们跟着司马炎的思路,把这四位藩王逐个捋一遍。
首先说三叔司马榦,他在四位叔叔中年纪最大,和司马炎的关系也最近,因为他是司马师、司马昭唯一的同母弟,均是张春华所生。但同时,他也是四位叔叔中最提不起来的,理由很简单,司马榦脑子不太正常,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总是干出无法理喻的怪事。
譬如说,司马榦从来不管藩国事务,他的俸禄(薪水)和藩国租税(股份分红)都因长久露天堆积而腐烂,他却满不在乎。《晋书》中形容他淡泊名利,毋宁说他是根本无法正确认知财富的价值吧。有时候,同僚登门拜访,可他经常让对方在门外等很久,甚至过了一整天都不接见。原因也很简单,不是他心高气傲,而是他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
《晋书》中还讲到司马榦有个足以令正常人作呕的怪癖。他的宠妾死后,他隔三岔五地偷偷打开棺椁奸淫尸体,直到尸体完全腐烂才罢手。这口味实在是重。
↑返回顶部↑
杨珧呆立在厅堂中央,放眼四周,看着仆役忙忙碌碌地收拾行囊。说实话,他对这宅邸恋恋不舍,但很快,又打消了这种不舍。曹爽的故府,不吉利……不吉利……
“三杨”中的杨珧选择急流勇退,并为将来留好了后路,老三杨济虽然还在职,但同样对大哥杨骏抱持悲观态度,一副要步杨珧后尘的架势。
最后,朝廷里的实权派,真的就只剩下杨骏这位孤家寡人了。
身后事
这些年,朝廷越来越呈现出人才凋谢的萎靡局面。不知不觉间,司马炎老了,他知道是该到考虑身后事的时候了。按理说,皇太子已三十一岁,他本该很放心地把社稷托付给新皇帝才对,可他没法这么干,他非但不能把社稷托付给司马衷,反而得把司马衷托付给值得信任的重臣,谁让儿子傻呢?
谁值得信任?谁堪当托孤重任?
毫无疑问,杨骏是可以托付的。诚然,这只是司马炎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者说,仅仅是从权力和地位两方面做出的考量。不过,司马炎清楚,托孤重臣绝不能只有一个,谁来平衡杨骏的权力?
和外戚相互制约的最好是宗室成员。
藩王中有实力者——弟弟司马攸、五叔司马伷、七叔司马骏这几位如今都不在了。司马炎脑海中费力地勾勒着其他叔伯的音容笑貌。
首先,他的堂叔伯(司马懿兄弟的儿子)可以排除在外,毕竟血缘关系比较疏远。而亲叔叔(司马懿的儿子)还有四位尚健在——三叔司马榦、四叔司马亮、八叔司马肜、九叔司马伦。
让我们跟着司马炎的思路,把这四位藩王逐个捋一遍。
首先说三叔司马榦,他在四位叔叔中年纪最大,和司马炎的关系也最近,因为他是司马师、司马昭唯一的同母弟,均是张春华所生。但同时,他也是四位叔叔中最提不起来的,理由很简单,司马榦脑子不太正常,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总是干出无法理喻的怪事。
譬如说,司马榦从来不管藩国事务,他的俸禄(薪水)和藩国租税(股份分红)都因长久露天堆积而腐烂,他却满不在乎。《晋书》中形容他淡泊名利,毋宁说他是根本无法正确认知财富的价值吧。有时候,同僚登门拜访,可他经常让对方在门外等很久,甚至过了一整天都不接见。原因也很简单,不是他心高气傲,而是他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
《晋书》中还讲到司马榦有个足以令正常人作呕的怪癖。他的宠妾死后,他隔三岔五地偷偷打开棺椁奸淫尸体,直到尸体完全腐烂才罢手。这口味实在是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