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恂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众所周知,司马攸曾过继给司马师做养子,在司马昭时代,这种身份颇具优势,因为即便司马昭也不得不承认:“天下是景王(司马师)的天下……”然而,时过境迁,司马师在人们心里的形象早已模糊,到如今,还是做司马昭的儿子更具竞争力。如此,王恂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他在强调司马攸仍是司马昭的儿子,这么一来,就为司马攸将来能顺利继承皇位打下了基础。王恂为什么要帮司马攸?原来,他是王元姬的弟弟,也是司马炎、司马攸的舅舅,他当然希望司马炎死后由外甥司马攸继承皇位,而非跟自己关系疏远的司马衷,这样他和皇帝的亲戚纽带才不至于越来越松。前面提过,在任恺和贾充的斗争中,王恂阿附贾充,可是,当贾充明确表示支持司马衷后,王恂和贾充的关系也就变得有些微妙了。

  贾充反驳说:“齐王应行臣子之礼,为弘训太后服三年母丧。”这句话的重点,旨在压低司马攸的身份,强调司马攸仍是羊徽瑜(司马师)的儿子。

  贾充的提案很快激起同僚的驳斥:“贾充说得毫无道理,服母丧、行臣礼,自古闻所未闻。臣等皆认为应该依王恂所言,让齐王行诸侯之礼吊唁弘训太后。”

  但是,司马炎最终违背众意,支持了贾充的观点。这很能说明司马炎的心态:既然司马攸已经过继给司马师,以后就别来自己家添乱了。

  就这样,贾充抛弃了司马攸,把宝完全押在司马衷身上。

  这件事发生在伐吴战役前夕,恰恰解释了贾充为何三番五次上疏反对伐吴。当时,他才刚明确表示加入太子党阵营,难免有些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但平心而论,贾充的顾虑有点多余,当他表态支持司马衷后,司马炎绝对是想借那场必胜的战役把他挺起来的。

  某日,司马炎问散骑常侍裴楷:“你说说,我这些年都做过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错事?”

  裴楷回答说:“陛下自是一代明君,但天下百姓之所以还没把您跟尧舜相提并论,完全是因为朝廷里有贾充这批佞臣。您应招纳天下的贤才,弘扬正道,勿使天下人觉得您有私心。”

  司马炎默然。他当然知道贾充是什么人。但他提拔贾充,不正是因为自己偏爱儿子的私心作祟吗?

  非主流太子党

  除了“三杨”和贾充这两大外戚家族之外,跟贾充关系铁瓷的中书监荀勖和侍中冯也支持太子司马衷。当时,荀氏家族中辈分最高的荀(荀彧的儿子)已死,荀勖便顺理成章接替堂叔成为荀氏宗主。

  一次,中书令和峤对司马炎说:“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这话说得很婉转,翻译成白话就是:太子呆傻,玩不转政治的。

  司马炎很不高兴,什么都没说。

  几天后,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一起入宫觐见。司马炎问荀勖:“近来太子可有长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