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新编制推行之前,原第六中队执行了他们的最后一次任务。

  他们把十七名牺牲战友的铭牌和遗物整理出来,其中包括张英杰的骨灰,然后踏上了寻找这些战友遗属的旅途。

  这并不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因为118的家属们相对比较集中,在灾难最初爆发时就被送到避难基地了,找起来有据可查。但过程却非常艰辛,每一位军属的哭泣和悲痛,都像烫红的烙铁,反复刻印在他们的灵魂和血肉里。

  更多的烈士家属则全都不在了,对周戎他们而言,这比烙铁带来的刺痛更加让人空虚和悲凉。

  幸运的是,他们赶到东北后顺利找到了张英杰的妻女。她们和家人一起躲在菜窖里,度过了漫长难熬的严冬,转年春天就和同乡一起被黑龙江基地基地的官兵接走了。周戎双手把张英杰的骨灰盒交给她的时候,听到了自己此生最悲惨最绝望的哭声,他甚至无法在这个痛苦的女人面前待上片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有无数根带刺的鞭子,血淋淋拷问着,抽打着他的灵魂。

  现在的流通货币已经不是钱而是粮票了,周戎拿到所有的拖欠工资后,统统以军人优惠价换成了粮票和物资,自己一点没留,全部给了牺牲战友的家属。

  那是相当大一笔钱,就算均摊开来,每位家属都能分得不少,对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来说勉强算是微许的慰藉。

  不过分完钱以后周戎就彻底赤贫了,司南说他不介意,他现在有工资拿了,可以养周戎这个拖油瓶。

  周戎后来又想了个办法。他把所有烈士家属都调来118的军区辖地,分别安排了食堂、仓库、后勤等等闲职,确保他们能拿到国家发给的抚恤金和稳定收入,子女能够在军区内上学。他特意为张英杰家小姑娘争取到了难得的十二年免费重点教育名额,还对她许诺,等她考上大学以后,自己会负担她的所有费用,考到哪里供到哪里。

  可以确定的是,周戎这辈子都富不起来了。

  “我的鸽子蛋呢?”司南突然不满道。

  周戎:“放心,交给戎哥。”

  ·

  时光很快推移到二零二一年除夕。

  新年夜,118营地食堂早早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郑老中将也来了,所有队员和家属都齐聚一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