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卓景行道:“那就好......马上要过年了,我得赶回荆州去,我明年再过来看望童伯父,劳烦你帮我问候一声。”

  林二春点点头,随口应下:“好。”然后道:“我就不耽误六少回家了,祝六少一帆风顺。”

  卓景行笑道:“多谢林二姑娘。”

  说着就站了起来,他正要去抱那个箱子。林二春看他吃力的样子,主动道:“我帮你送上马车吧?不会磕到碰到。”

  卓景行一边摇头,一边道:“不用,我自己来。这些是寒山寺破损的石碑,有些字迹破损了,这几块还是好不容易找到的,我不放心,还是自己拿吧。”

  林二春也不强求了。只是听到寒山寺,总觉得有些耳熟,应该是听过的,但是一时间也想不起来,上辈子的事情太过久远,卓景行有关的她更不记得,只跟在卓景行身后,随口问道:“寒山寺的石碑有什么典故吗?”

  刚问完。她突然脑子里闪过一道灵光,面上神色微变。

  卓景行最喜欢这些东西,林二春主动提及这个话题,他也乐的回答,当即就道:“倒是有段典故,寒山寺里的是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碑,说起这石碑......”

  林二春是完全想起来了。

  难怪刚才看到“姑苏”二字,这诗里就有“姑苏城外寒山寺”这句。

  她知道的可比卓景行的还多。

  说起来也有些玄幻。

  据说唐朝时候唐武宗极喜欢《枫桥夜泊》这首诗,在他猝死前的一个月,他还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诗碑,当时还说自己升天之日,要将此石碑一同带走,并且立下诅咒: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这在林二春听来本是无稽之谈,不过之后发生了几件事,倒是印证了这所谓的“天谴”,是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下来,就是林二春几世为人,在现代的时候都听说过,北宋王珪、明代文征明、清代俞樾,均因为刻此碑横死。

  现在大夏虽然跟林二春知道的历史不同。但是也有印证:前朝皇室逃到江南,将那石碑给毁了,陆家大爷陆道远亲自写了这诗,找了能工巧匠重刻此诗碑,还不等搬到寒山寺,陆家就家破人亡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