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4 / 7)
下章就要开始虐了,大概虐2章的样子,然后就讲后世的遗憾,就算2章写不完我也会强行加更写完的!!!
第95章 成仙
当时已是宣宗在位后期,天下学子汇聚于长安, 个个怀揣着鸿鹄之志, 盼望着一飞冲天。却不巧, 恰逢梵茗圣僧带着徒弟云游至长安弘经**, 圣僧名满天下, 独一人与众道士于御前激辩半月,道教愈显颓势。
沉迷佛法的宣宗与梵茗圣僧畅谈两月,盛赞不已。当年的省试便因这样的原因取消了, 往后延了一年。
时下学子议论纷纷, 甚至聚众伏阙上书说佛法误国, 犯了宣宗忌讳, 从那年的会试名录中被剔出去的考生不下百数。
傅辞恍若未闻, 他心中纠结的倒是另外一事:一路上京盘缠已经用去了多半,从京城到江南又路途遥远, 回一趟家,就得将半年时间耗费在路上, 倒不如留在京城苦读一年养精蓄锐。
傅辞犹豫再三才写信给她, 告诉她自己要在京城再留一年,信中的蜜话简直不要钱地撒, 就怕自家小媳妇赌气。好在媳妇乖巧懂事, 只劝他好好复习, 别操心这些琐事。
上京赶考的许多学子都被京城的繁华迷了眼。傅辞却没有,生活寡淡的如同恪守清规戒律的僧人,每月最大的期待反而是来自家乡的两封信, 月初收一封,月中收一封。他整整齐齐收好在匣子里,生怕折了皱了。
每回他寄出的信都是好几张纸,从江南寄来的信更厚,小姑娘字大如斗,一封信足足能写十几页,摸上去厚厚一沓,让人心里踏实。
每回信封上的地址与收信人都写得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这是因为她怕送错了地方;拆开信来看,里面就原形毕露了,都是歪歪扭扭的狗爬字。她写的大多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傅辞也不嫌琐碎,看得津津有味。
“相公,今天我在茶寮里听了一段书。说书的老大爷讲了个故事,他说考中进士的青年才俊都会被官家老爷挑走,带回家中当上门女婿……官家小姐有什么好的,一句话扭扭捏捏说半天,连缝个衣服都不会……嘤嘤嘤你别去当上门女婿,你要当上门女婿了我立马改嫁给巷子口打铁的何大哥!!”
傅辞脸一黑,阖着眼细细想了想,也不记得巷子口打铁的何大哥长什么样了,只记得那汉子一身的腱子肉。
信的末尾倒是轻易绵长,歪歪扭扭的两行诗:“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傅辞好笑,想来是翻了他的藏书,从里头摘出来的诗句,这活学活用的本事倒是不错。
回信时字斟句酌,接连去了两封信,总算把人哄好。
这天子脚下人才济济,志大才疏的是庸人,可恃才傲物的也当不得大用。傅辞转变了心态,趁着这一年功夫,结交了不少饱学之士,拜入名师门下得其赏识,初初为将来的仕途铺了路。
↑返回顶部↑
第95章 成仙
当时已是宣宗在位后期,天下学子汇聚于长安, 个个怀揣着鸿鹄之志, 盼望着一飞冲天。却不巧, 恰逢梵茗圣僧带着徒弟云游至长安弘经**, 圣僧名满天下, 独一人与众道士于御前激辩半月,道教愈显颓势。
沉迷佛法的宣宗与梵茗圣僧畅谈两月,盛赞不已。当年的省试便因这样的原因取消了, 往后延了一年。
时下学子议论纷纷, 甚至聚众伏阙上书说佛法误国, 犯了宣宗忌讳, 从那年的会试名录中被剔出去的考生不下百数。
傅辞恍若未闻, 他心中纠结的倒是另外一事:一路上京盘缠已经用去了多半,从京城到江南又路途遥远, 回一趟家,就得将半年时间耗费在路上, 倒不如留在京城苦读一年养精蓄锐。
傅辞犹豫再三才写信给她, 告诉她自己要在京城再留一年,信中的蜜话简直不要钱地撒, 就怕自家小媳妇赌气。好在媳妇乖巧懂事, 只劝他好好复习, 别操心这些琐事。
上京赶考的许多学子都被京城的繁华迷了眼。傅辞却没有,生活寡淡的如同恪守清规戒律的僧人,每月最大的期待反而是来自家乡的两封信, 月初收一封,月中收一封。他整整齐齐收好在匣子里,生怕折了皱了。
每回他寄出的信都是好几张纸,从江南寄来的信更厚,小姑娘字大如斗,一封信足足能写十几页,摸上去厚厚一沓,让人心里踏实。
每回信封上的地址与收信人都写得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这是因为她怕送错了地方;拆开信来看,里面就原形毕露了,都是歪歪扭扭的狗爬字。她写的大多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傅辞也不嫌琐碎,看得津津有味。
“相公,今天我在茶寮里听了一段书。说书的老大爷讲了个故事,他说考中进士的青年才俊都会被官家老爷挑走,带回家中当上门女婿……官家小姐有什么好的,一句话扭扭捏捏说半天,连缝个衣服都不会……嘤嘤嘤你别去当上门女婿,你要当上门女婿了我立马改嫁给巷子口打铁的何大哥!!”
傅辞脸一黑,阖着眼细细想了想,也不记得巷子口打铁的何大哥长什么样了,只记得那汉子一身的腱子肉。
信的末尾倒是轻易绵长,歪歪扭扭的两行诗:“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傅辞好笑,想来是翻了他的藏书,从里头摘出来的诗句,这活学活用的本事倒是不错。
回信时字斟句酌,接连去了两封信,总算把人哄好。
这天子脚下人才济济,志大才疏的是庸人,可恃才傲物的也当不得大用。傅辞转变了心态,趁着这一年功夫,结交了不少饱学之士,拜入名师门下得其赏识,初初为将来的仕途铺了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