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有严瑜赞同夏侯昭的观点,他将京内的军力分布一一分析,指出的唯有加紧训练墨雪卫的士卒,方才能够在接下来的交锋中更好地保护夏侯昭。彼时秦王夏侯明尚有行动自由,的确是心腹大患。

  而信州则是最佳的机会。

  严瑜又道李罡虽为李家之人,实则心地淳厚,对公主殿下十分忠诚。他是墨雪卫的队长,既然说了这样的话,旁人自然唯有听从。李罡就此成行。

  夏侯昭没有想到,原来严瑜早就明白了自己没有言说的深意。

  自从信州大捷之后,李家的态度越发明显,连帝后都有所察觉,身为当事人的夏侯昭怎会全无所知。

  再加上其他的著姓大族也不是没有打这个主意的人,芷芳殿中的礼物都快堆成小山了。

  而夏侯昭对此事的态度只有一个:从不理会。

  只是旁人她可以毫不在意,对跟随了她三年的李罡却不忍心这样做。在夏侯昭看来,李罡本人对成婚什么的,也是全无概念,一心只想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与其将他留在帝京,受到李岳时不时的怂恿,还不如干脆送他北上,一展宏图。

  事实证明,她的这一决策的确是正确的。李罡用他的战绩向世人证明了初怀公主麾下,勇将辈出!

  “李罡是飞鹰,我又岂能因为一己之私将他留在帝京?”

  夏侯昭摇摇头,道,“如今陈睿和阿莫林都是曾在边疆立下战功的大将,若有不测,也能委以重任。但等他们年纪渐长之后,大燕军中,却无后继之人,此情不可不虑。李家固然算不上毫无异心,李罡本人却可托赖。”

  “殿下绸缪百年,又深为李罡考虑,确是不易。但殿下也要知道,今日送了李罡出京,明日还会有王罡、赵罡、张罡……到了那时,您又该如何处置?”

  这番话显然在严瑜的心中盘桓了许久,此时说来,字字掷地有声。

  出城的时候夏侯昭的酒已经醒了一半,到了此刻,在严瑜的逼问下,那剩余的醉意也烟消云散,不见踪影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