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后在挖出王旦连带将安王拖下水的过程里,顾焕亦得到了高阳郡王暗中的一些相助。

  王旦贪功冒进私改进军策略除了顾焕无人能证明,但他没有及时支援反而弃城而逃致使十五万军民惨死敌方之手,却是人证物证俱全,全部揭露了出来。

  甚至还有他在前线时与安王来往私通的信件,也被挖了出来。

  最后,老皇帝深深看了底下的满朝文武百官一眼,无能为力道,“是朕一时不察,错信小人,致使酿成如此大祸。”

  王旦依罪判处凌迟之行,安王因举荐失职再加上刺探军情,被贬为永陵郡王即日起出京永不得离开封地阴州。那里穷山恶水瘴气丛生,山匪强盗横行,可以想得到安王在那里的日子绝不会好过。

  这是老皇帝对朝堂上武勋集团的表态,也是妥协退让。更是武勋将监军一职扼杀于此时,以后绝不让它被启用的目的。

  天子怕打仗的将领在外拥兵自重,但武将们也担心落得定国公那样的下场,甚至事后他们还不如定国公府,有个成年的世子在那立着,不至于抄家灭族就此衰败。

  现在是皇帝因为葬送了十五万将士的惨败,而做出了退让,但日后如何也未必有个定数。

  对于定国公府来说,一切终于云消雨霁,也能恢复定国公父子的清白与荣耀。老皇帝为了补偿定国公府,更是加封无数,许顾焕不降爵继承国公之位,令他成为大燕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国公爷。

  了结此事后,萧函也是时候走了,于是向老太君提出了告辞。

  老太君和谢夫人有些意外,并且多加挽留。从她们的角度是希望萧公子能留下来的,定国公府虽已度过难关,但到底大不如前了,顾焕年纪轻轻,继承国公之位,还需如履薄冰,若是能有萧公子在旁扶持,一定会顺遂许多。

  萧函摇了摇头,“国公府之危已解,我也该走了。世子年轻有为,聪慧温厚,日后前途必然光明坦荡。”

  谢夫人还想多说什么,老太君却是看出了萧公子离去之意坚决,拦住了谢夫人,温言道,“萧公子大仁大义,于我定国公府有救命之恩。若有什么国公府能帮得上忙,萧公子随时都可以开口。”

  萧函略沉思了一下道,“有件事,的确要请国公府答应。”

  老太君微微颔首,“萧公子只管开口,但凡国公府能办到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