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阁老刘迁又开始闹致仕,李逸这回做了面子功夫,劝了两回,再第三回 刘迁上书致仕时,给批了,同时给出理由,刘迁年纪太大,准予他乞骸骨,加封他为太保,风风光光送他回老家。

  朝堂民间并未因此起太大的风浪。李逸早已不是那个刚登基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皇帝了,这些年来他施行的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桑的,减税的开展海外贸易,南倭北虏的威胁基本上解除,从外国引进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百姓的口粮,是以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李逸这几年的风评很不错。

  马大成继续安安稳稳做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依旧风光无比。他甚至还找了借口,打击了不少反对他的臣子,贬了好几个官员出京,还重重惩罚了一个六部给事中,对此李逸视若无睹。

  作者有话要说:有点短,晚安,明天见。

  第144章

  王琼姿跟李逸相处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气。马大成对他来说并不是亲生儿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着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马大成贬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员,诚然是屡次上折子弹劾马大成, 但是同时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对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时这批人中有几个甚至有结党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问李逸, “你早就看这批人不顺眼了吧?”

  李逸回道:“是, 但是作为皇帝,我亲自贬这么多人, 那些文官们就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所以由马大成来做是最合适的。跟在我身边的这些太监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枪的人也只有马大成一人,以前的孙忠也算是一个。”

  这些年来, 他把马大成按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 马大成没少做以权谋私的事,但同时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马大成也一一为他办到了, 打击文官势力、土地兼并,清理盐科,做得彻底,不怕得罪官员地主们,这些事要是交给普通官员来做,未必会有马大成这些杀伐果断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够一直容忍马大成, 毕竟人无完人,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它粮食吃。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么?”

  她问:“你怎么保证马大成只听你的指挥,万一这把刀最后挥向你自己怎么办?”

  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书中,李逸身边最得势的太监是孙忠,权势极大,宦官误国,最后连皇帝也制约不住,导致亡国。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制住他。”

  王琼姿道:“要是皇帝勤于朝政,精力好,头脑清明,控制他是没问题的;但要是皇帝好逸,于朝政并不关心,或者干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谁能控制这些手眼遮天的太监?你现在觉得自己控制的住,能保证以后的子孙控制的住吗?前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现在开了这样一个头,日后子孙跟着你一样,又控制不住太监,那么大周的气数就到了尽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