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告示一出,县城中的人们就开始争相传送,因着有徐县丞这位进士和李明秀这位秀才暂当夫子授课,有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了。尹川现在没什么出名的书院,大多数是一些秀才夫子在家中开个私塾教学,可这哪有进士老爷的名头好听啊。

  于是告示一出的第一天就有陆陆续续的人家将孩子送来,最先上门的倒是赵田两家,赵员外和田老爷将家中的几个孙子送来了,赵天田两家其实都专门请了夫子在家中教授孩子课业的,可这县学到底不一样,首先学习氛围不一样,其次今时的同窗,也是未来的人脉呐。

  若是李明锦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必定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果真是商人,眼光毒辣!县学的招生规模肯定是相当大的,这些人中以后不乏佼佼者,即使不能人人都能科举中举出仕光耀门楣,但是多积累一点人脉总是没有坏处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给县令大人卖个面子讨个好的意思,赵家出了二百两银子,田家出了五百两银子,这对于正是缺钱的李明锦来说,真真是及时雨。对于这两家的识时务和有远见,李明锦很满意,和聪明人做事就是舒坦。

  考虑到信息传播需要时间,毕竟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出门靠走,喊人靠吼,要想一个消息传遍县内,还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于是李明锦决定报名时间为一个月。

  招夫子的事情也在同步进行,如果学生多了,夫子不够那也不成,再有如今手中银钱充足,还需要找人修葺剩余的破旧的教室,到时候即使学生多了,县学也能容纳得下。想着还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去一步一步的去完成,李明锦觉得刚刚还有点满足的心思立马没了,路还很长啊。

  ☆、第82章

  县学招收师生的事情,是这段时间尹川人挂在口头上久不停歇的话题,上到白头老翁,下到稚龄童子,都能脱出说上两句。

  “娘,我进去了……”岳贵生抬头抿嘴看着才三十岁看着却像四十岁般苍老的娘亲,当日娘亲带着他去县衙告状才拿回了田产,可是回到村里之后,大家却对他们母子二人指指点点,慢慢的无意之中开始疏远他们,年幼的他不知道尚不能理解为何明明不是他们的错,为何最后别人却来指责他们。

  岳江氏看着懂事的儿子,淡淡的咧嘴笑了笑,“去吧。”家中没有成年男子顶着,族人又排斥他们母子,岳江氏见村中无母子二人的容身之地,索性将田地卖了出去,在县城里边租了两间屋子,平日里就去帮人家缝补浆洗,不时再去街上摆个小摊点卖点绣品。即使挣不到钱勉强糊口,但是却比村里自在。

  岳长秀还在世的时候,岳贵生也曾读过两年书,只是在岳长秀去世之后,家中无银钱才停学回了家中,如今见县学收人,索性将儿子送去书院,想到大老爷都说儿子聪慧,岳江氏对于儿子去书院读书有种执念。

  像岳贵生这样的贫家子有不少,这段时间都陆陆续续的从尹川各地赶到了县城来报名,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满身补丁脚上穿着草鞋背着被子行李走了好几个时辰走到了县城,看着这些带着腼腆的笑容的孩子,李明锦鼻子有些发酸,看来自己没有做错,这些人即使大部分人不能够走上仕途,但是若是有机会能给他们读点书,也许也能改变一辈子贫穷的命运。

  招收学生的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招生夫子显然没有那么顺畅,有不少秀才夫子在看到县学开了之后,手上不少学子都流失了,说小点是学生走了,说大点就是饭碗被砸了,这些人对新开立的县学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

  也也不知道这些人是默契的无声抵抗还是怎么的,半个月下来,确实没有招到一位秀才夫子。李明锦听着下属呈上来的报告,心中纳闷。

  李明秀也是对这些人端着架子的行为十分气愤和不满,当初请夫子的工作,李明锦交给了胞弟,李明秀还亲自上门去请过不少人,答复都是:学生才疏学浅,不敢担此大任,只能辜负大老爷的厚爱了。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让李明秀差点咬碎一口白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