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去年府试,院试就跟做梦似的通过了之后,李明锦成为了晋朝的一名小秀才,当日梓州府放榜,李明锦和张浩两人脸上挂着大大的黑眼圈,哈气连天,头重脚轻的往榜前挤去。自从考完院试之后,二人基本上就没有睡踏实过。

  院试放榜前来观看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不足以形容。恭喜声,哭嚎声中,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后终于挤到了前面,迫不及待的沿着榜单找寻自己的名字,终于在榜上的后面位置看到两人的名字一前一后的挂着上面,李明锦再也抑制不了心里的激动,和张浩相拥的激动的大叫:我中了!

  狂喜之后,李明锦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要跪谢穿越大神一番,原来自己一直抱怨穿越没有金手指,现在看来只是时候未到啊!要不然为何此次院试会加重自己擅长格物内容。

  相对于李明锦觉得应该感谢穿越大神给自己好运的心态,李家人显然只是觉得李明锦争气。想当初报喜的衙役将喜报传到河西村的时候,整个河西村都沸腾了,张李两家人都高兴的要疯了,李家老爷子更是老泪纵横,任是家里子孙如何劝慰都不行,边哭边道对得起祖宗了!从那以后张家老爷子和李家老爷子,就时常聚在一起说孙子如何如何,两家人交往也越来越亲密。

  晋朝的秀才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比如除了自己还可以免除家里两个人的徭役,见县令不需跪拜,只需拱手叫声老师,遇到官司,也不能随便抓住刑讯。李明锦只是单纯的觉得有一层这样的身份多了一点实惠和方便而已,别的倒是没什么感觉。

  真正有感觉的是河西村的人,要说以前吧,李家发家了,孙子们都能去上学堂,村里人可是经常说酸话,眼下那可都是出口就是夸赞的话。

  李家从衣不蔽体一步步到现在走上耕读之家之道上,村里人那可是真真正正的是眼睁睁的看着的,要说不嫉妒那是假的,不过现下人们更多的是庆幸自个儿家没得罪李家。不说村里现在不少人家跟着李家挣钱,就说李家几个孩子,大孙子已经中了秀才,以后说不定还能当官,更是听说李家的三孙子是个天才的传言了,李家以后恐怕就不是自己这些人能高攀上去的了。有了这些想法,河西村里的人一时之间对待李家对对待张家还客气。

  因此好一段时间,李明锦总是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儿疑神疑鬼了,自从自己考上了秀才之后,感觉的村里的人到自家家里串门都变得拘束起来。一口一声秀才老爷,李明锦感觉自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一个十几岁的人都叫老爷了,真是臊的慌。

  南山书院去年院试去了十二个人,考中了四个,也算是考的不错的了。李明锦考中秀才的时候十五岁,在晋朝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少年秀才了。对于李明锦的才学功底如何,苏秀才是了若指掌的,此次中了秀才更多的估计是走了运撞上今年的考试格物占了大部分,晋朝是推翻前朝□□而起,眼下不足十年,前几年又恰逢天灾,如今正是百业待兴之季。当今天子是个关心民生,注重实干,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因此今年的院试才会一改往年传袭而来的风格,加重格物和实务的内容。

  苏秀才蛰伏于南山书院这些年,要说没有再进一步的心思那是不可能,前两次的科举一直没去,更多的原因是在观望。新朝初立,很多东西都是破而后立,没有十足把握之前,苏秀才一直在等待。

  作为南山书院之中最受人爱戴的老师,苏秀才是当之无愧的。实在是苏秀才自己可是说是对学生是尽心尽力,毫不徇私。想到自己明年自己准备去会试,就挨个的和自己的学生谈话。对于李明锦,苏秀才其实一早就有找他谈谈的想法的,小家伙走的太顺了,人生的路途很长。有时候太顺了反而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李明锦对于老师和自己私下谈谈的事儿,心里是很乐意的。对于老师的建议,李明锦也是欣然接受的,不说自己从来到晋朝开始就想着出去走走,现在有机会正好可以出去到处游历走走,更深入的了解这个时代;另一方面李明锦是觉得游历是一种历练自己的好机会,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更重要的是晋朝的会试是要考一些实务的,并不是自己想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其实晋朝一早就有学子游历的惯例。不过以前考的比例不会太重,很多人都是放弃游历的。但是现在听了老师的分析,恐怕昭元帝期间,恐怕风向要变一变了。

  要去游历的事情,李明锦和好友张浩说了一声,也去了一封书信给远在梓州府的范康泽。去年货船共患难,梓州府试又齐中了榜,三人渐渐熟悉了之后,性格很是契合,因此渐渐成了好朋友。张浩在同村,又一向和李明锦孟不离焦的,也就是顺口一说的事儿。范康泽现下住在梓州府的大伯家中读书,由于路途遥远不便,因此一直与李明锦保持着书信联系。

  对于张浩说要跟着去,李明锦没有一丝意外,实在是李明锦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了解张浩的心性了,这压根儿就是个爱凑热闹的主啊。之后范康泽也来信表示大家可以一同去,三人都去,此事就算定下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