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埙看完经过,摇头道:“我可没看出大明江山有何危急,目下瓦剌兵退,新皇帝即位,京城秩序正在恢复。仅凭一番流言,还能反了天吗?”

  胡濙道:“杨匠官可别小看流言的力量,利用得好,便成谶语。当初红巾起义,靠的就是‘石人一只眼’的流言,一下子便召集发动了十万大军[14]。”

  朱骥问道:“胡尚书怀疑有人故意放出流言,说什么皇统回归建文一系,以此来制造舆论,等到合适时候,便会以建文帝玉玺举事?”

  胡濙点了点头,道:“如果我猜得不错,对方一定会以建文帝太子朱文奎的名义举事,名正言顺,又有玉玺在手,兼之朝野对太上皇普遍失望,对新皇帝没有信心,只怕响应者甚众。”

  杨埙问道:“建文帝太子朱文奎当真还活着吗?”

  胡濙犹豫了一下,答道:“当年建文帝亲口告诉我太子死了,凝命宝也随其消失。他是皇帝,至少曾是我的旧主,他说的话,我焉能不信?况且我亲眼见到他的神情……”转头凝视案桌上的皱纸,道,“但是这个……这个确实是建文帝的印玺。”如此,等于承认建文帝太子朱文奎还活着了。

  那么那绑架者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呢?他自称当面问过建文帝,恰恰发生在杨行祥“自杀”的同一日,莫非他就是潜入锦衣卫大狱杀死杨行祥的凶手?他绑架胡濙,意在问出凝命宝的下落,入狱逼问杨行祥,则是想证实胡濙一番话是否属实,得到了答案后,便将杨行祥杀死灭口。那么他又是如何同时买通狱卒韩函和仵作伍汉的呢?

  还有一层更深的疑问,如果真是建文帝太子朱文奎在暗中兴风作浪,无论他知不知道父亲行踪下落,为何要等到现今才开始行动?是一直在暗中窥测,终于等到了土木堡之变的天赐良机吗?

  胡濙又道:“建文帝太子算来今年该五十岁了,那一直跟我说话的绑架者是个年轻人。”

  杨埙道:“绑架者应该跟建文帝太子没什么关系,不然他不会来找胡尚书问凝命宝的下落。我猜他应该也是个有野心的人,想利用建文帝后人的名义谋朝篡位。但他需要玉玺来证实身份、发布诏书,所以他找上了胡尚书。”

  这其中还有个矛盾之处,从绑架者言谈来看,他已经知道杨行祥就是建文帝,且人还活着。然绑架者既有能力潜入锦衣卫大狱,大可直接询问建文帝凝命宝的下落,为何还要辗转来找胡濙?

  还是说,杨行祥始终不肯合作,绑架者不得已才来找胡濙?大概绑架者知道凝命宝已坠入大江后,已然绝望,遂再度入狱,对杨行祥下了狠手。杨行祥临死之前,说出了长子朱文奎仍然在世的秘密?

  但杨行祥一把年纪,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之前一直称朱文奎已死,应该是为了保护儿子,如何会因绑架者的威逼而就范?

  是不是杨行祥自知将死,忽然说出太子朱文奎尚在人世,便能给对方以威慑?而凝命宝玺适时出现,到底是绑架者寻到了凝命宝玺,还是太子朱文奎本人在背地里兴风作浪?

  三人商议一番,毫无头绪。刚好有仆人在外拍门,欲进屋掌灯,胡濙便起身道:“我老啦,不能像你们年轻人一样为国效力了。这件事,我也不敢宣扬,只告诉了二位。还望二位能查明真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