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7)
分割线~~~~~~今天是两千字一章,更完啦木有啦
第三十八章 王碧桃偷袭
对于温婧蓉的吩咐,温景新和枣儿自然应下了不提。两人一等她出门,便不再像往日一般虚掩着大门,而是禁闭了门户,一心只等温婧蓉回来。
隔天温婧蓉便去了房屋经济那儿,问了问余杭西城还有没有合适的空屋可以租赁。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她再也不张口就买屋了。虽然东边那带小院子的三排屋并不贵,只花了她四两多银子。慕容明珠之前给的银子除去温景新的药钱和这小半年的花费,还剩了三百两之多,再加上温婧蓉自己并不是那等坐吃山空的人,自安定下来以后便一直在努力赚钱,零零碎碎地手上数一数竟有四百两的巨款,够普通人家几辈子吃喝不愁的了。
手头虽然宽裕了,温婧蓉却不是大手大脚的人,打定了主意这次搬家了还是先租屋住个一年半载,等邻里都熟悉了再决定买不买房子。
她之前买的屋子因为地段好,这小半年的竟然还涨了半两银子的价钱。加上她院子里头的规划整治得不错,看房的经济还愿意再浮上几分银子。不过双方都说好了要等温婧蓉先看定了新房才搬,因此只是口头上做了协议,并没有正式交割房契。
新房子却不是那么好找的,经济带着温婧蓉看了一天,不是屋子太小了太旧了,就是边上的环境不理想。到最后她才反应过来,经济今天一整天带着她看的都是些便宜房子,她手上又不是没钱,干嘛还这么苛待自己呢。连忙跟经济说了银钱不是问题,只要房子干净宽敞,边上生活便宜都可以。
也幸好经济耐心,一整天陪着她看房子一句怨言都没有。这下听她这么说,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稍一想便想到了手头上还真有这么个房子。不算厨房和杂物间等,六间齐整整的大屋,还带了个小花园和水池。地方又正好在一个私塾边上,出了门稍走几步便是集市,买东西方便不说,还一点都不吵,正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因为原屋主不愿意散租,就把租屋的价钱故意定得贵了些,一年的租金就要二两银子。要是直接买的话倒还便宜些,屋主开价只要十两银子。不过余杭的富户们看不上这般拘谨的小院落,中等人家又买不起这么贵的屋子,这片屋便一直捏在经济手上没能脱手,这会儿温婧蓉一说,他便想起来了,连忙带了她去看屋子。
他们到的时候正是黄昏的时候,推开朱红色的大门,迎面便是一座高高的石雕隔断,两边的回廊都被漆成了和正门一样的朱红色,像左右蜿蜒而去。
捡了右边的走,不多时便(艳)遇了一片翠绿竹林,再深入,便见着重重树影之下的侧院,总共两间大屋,中间是石子铺就的小中堂,几口大缸里头还养着睡莲,正是开花的时候,红艳艳的极为精神。
温婧蓉只看了西边的侧院便喜欢上了这个屋子。来时也打量过周围的坏境了,离得近的就一家私塾,边上就是另外两家做丝绸生意的,听经济说生意都做得挺大,平日里邻里也和睦。
再看过另外两个院子,主院更大些,和侧院之间相隔着一座小花园,紧靠着的便是个十五米见方的一个小池子,划船是不尽兴的,赏荷却是足够了。温婧蓉原本只想要租房子的念头便又动摇了,幸好她理智还在,跟经济口头上定了约,只等归家问了家人的意见再做决定。
买房租房都是大事儿,经济也没指望能一天就签下笔大生意来,自然笑嘻嘻地送了她走。两人商定了明日再碰头,温婧蓉便辞了经济往城南走。路上看到有卖新鲜莲蓬的,水乡这东西价钱贱得很,才一个铜钱一个。她自小就喜欢吃这个,便买了许多,卖莲蓬的小姑娘用稻草帮她绑了,好让她拿着走。
回了家温婧蓉先将房屋的事情跟两人说了,枣儿新做的莲叶粥还烫着,三人便坐在院子里头吹着凉风,一边剥着莲蓬,一边商量着是租还是买。
↑返回顶部↑
第三十八章 王碧桃偷袭
对于温婧蓉的吩咐,温景新和枣儿自然应下了不提。两人一等她出门,便不再像往日一般虚掩着大门,而是禁闭了门户,一心只等温婧蓉回来。
隔天温婧蓉便去了房屋经济那儿,问了问余杭西城还有没有合适的空屋可以租赁。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她再也不张口就买屋了。虽然东边那带小院子的三排屋并不贵,只花了她四两多银子。慕容明珠之前给的银子除去温景新的药钱和这小半年的花费,还剩了三百两之多,再加上温婧蓉自己并不是那等坐吃山空的人,自安定下来以后便一直在努力赚钱,零零碎碎地手上数一数竟有四百两的巨款,够普通人家几辈子吃喝不愁的了。
手头虽然宽裕了,温婧蓉却不是大手大脚的人,打定了主意这次搬家了还是先租屋住个一年半载,等邻里都熟悉了再决定买不买房子。
她之前买的屋子因为地段好,这小半年的竟然还涨了半两银子的价钱。加上她院子里头的规划整治得不错,看房的经济还愿意再浮上几分银子。不过双方都说好了要等温婧蓉先看定了新房才搬,因此只是口头上做了协议,并没有正式交割房契。
新房子却不是那么好找的,经济带着温婧蓉看了一天,不是屋子太小了太旧了,就是边上的环境不理想。到最后她才反应过来,经济今天一整天带着她看的都是些便宜房子,她手上又不是没钱,干嘛还这么苛待自己呢。连忙跟经济说了银钱不是问题,只要房子干净宽敞,边上生活便宜都可以。
也幸好经济耐心,一整天陪着她看房子一句怨言都没有。这下听她这么说,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稍一想便想到了手头上还真有这么个房子。不算厨房和杂物间等,六间齐整整的大屋,还带了个小花园和水池。地方又正好在一个私塾边上,出了门稍走几步便是集市,买东西方便不说,还一点都不吵,正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因为原屋主不愿意散租,就把租屋的价钱故意定得贵了些,一年的租金就要二两银子。要是直接买的话倒还便宜些,屋主开价只要十两银子。不过余杭的富户们看不上这般拘谨的小院落,中等人家又买不起这么贵的屋子,这片屋便一直捏在经济手上没能脱手,这会儿温婧蓉一说,他便想起来了,连忙带了她去看屋子。
他们到的时候正是黄昏的时候,推开朱红色的大门,迎面便是一座高高的石雕隔断,两边的回廊都被漆成了和正门一样的朱红色,像左右蜿蜒而去。
捡了右边的走,不多时便(艳)遇了一片翠绿竹林,再深入,便见着重重树影之下的侧院,总共两间大屋,中间是石子铺就的小中堂,几口大缸里头还养着睡莲,正是开花的时候,红艳艳的极为精神。
温婧蓉只看了西边的侧院便喜欢上了这个屋子。来时也打量过周围的坏境了,离得近的就一家私塾,边上就是另外两家做丝绸生意的,听经济说生意都做得挺大,平日里邻里也和睦。
再看过另外两个院子,主院更大些,和侧院之间相隔着一座小花园,紧靠着的便是个十五米见方的一个小池子,划船是不尽兴的,赏荷却是足够了。温婧蓉原本只想要租房子的念头便又动摇了,幸好她理智还在,跟经济口头上定了约,只等归家问了家人的意见再做决定。
买房租房都是大事儿,经济也没指望能一天就签下笔大生意来,自然笑嘻嘻地送了她走。两人商定了明日再碰头,温婧蓉便辞了经济往城南走。路上看到有卖新鲜莲蓬的,水乡这东西价钱贱得很,才一个铜钱一个。她自小就喜欢吃这个,便买了许多,卖莲蓬的小姑娘用稻草帮她绑了,好让她拿着走。
回了家温婧蓉先将房屋的事情跟两人说了,枣儿新做的莲叶粥还烫着,三人便坐在院子里头吹着凉风,一边剥着莲蓬,一边商量着是租还是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