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也明白他的意思。但眼下情况,和当初在梁山管钱粮又不一样。实权比名分重要。

  她脑子活络转动,突然又想到,既然要重组上市……

  笑嘻嘻摇摇他手,贴着他耳朵,厚脸皮吹一句枕边风。

  “既然要换血,那不如也重新修个法,彻底把咱们这些人洗白,让剩下的人就算有意见,也无话可说。”

  武松说:“这些都想到了。吴军师他们已经请新君颁布法令,将梁山、太行、明教三军尽皆赦免,赋予特权……”

  她赶紧说:“我不是指这个。我是说……”

  定了定神,还是大着胆子,慢慢说:“修一部长远的法令,咱们‘靖国难’的这个做法,永远的让它合法——也就是说昭告天下,若是官家像以前那位画家一样,咱们做臣子的有权力‘虚君共治’,合理合法,不落人口舌。”

  武松思索片刻,脸色有些为难踟蹰。野心有些太大了吧?

  自然明白她的意思。宋代政体并不同于后世的明清,皇帝并不能一手遮天,“虚君”和“共治”已经初显苗头。圣上的旨意,百官们若觉得不妥,有权拒绝签署执行。譬如朱光庭罢给事中,曾赌气不领诏敕;苏东坡曾经因为觉得皇帝的圣旨太过荒唐而拒绝执行,上面官家也只能穷生气。

  当然这只是政治清明时的理想状态。到了徽宗朝,蔡京独大,和画家两人狼狈为奸,什么民主法令也都成了一纸空文。

  武松虽然对这些陈年旧事不甚明了,但终归是跟文武百官混了那么些时候,人家都巴结他,也事无巨细地耐心讲解。因此对于这个“限制皇权”的提议,并没觉得有多大逆不道,充其量算是拨乱反正。只是觉得工作量太大,且并非自己专长。

  耐不住她一片热忱的撺掇:“事急从权,以后再慢慢完善嘛。”

  以她为数不多的政治历史知识来看,但凡政变——不论军事还是非军事,不论流血还是没流血,颁布修改宪法、将自己赋予合法性,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忽必烈成功夺嫡以后立刻修改祖宗成法;拿破仑雾月革命后立刻颁布共和国八年宪法;戊戌变法……

  打住,这个不吉利。

  总之,千载难逢的机会,“君主立宪制”近在眼前,此时不修宪法,更待何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