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庄氏早先是庄家的娇娇女,庄尚书和庄老夫人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没成婚前庄氏性子明媚大方,天真骄纵,即便成婚后因为慕连秋养外室和迎妾一事做了些荒唐事,也从来没因此自怨自艾过,想来是将过错全推到了慕连秋身上,所以才对流着慕连秋一半血脉的女儿那般不管不顾。

  慕连秋没有与她和离,庄家也未倒,所以即便不得慕连秋喜爱,身为庄家嫡女的她在慕府日子也不会差到哪去。事实正是如此,这些年庄氏除了在慕府闲待着外,她时不时便会出去同往日闺中好友玩乐,参加一些诸如赏花宴的宴会,日子过得潇潇洒洒,怕是比慕连秋还要快活。

  这样‘洒脱’的庄氏,却突然变得忧思成疾,除去慕府外那些不知情的人,约莫也只有慕连秋没察觉到不对劲。

  那太医顺藤摸瓜,果然从中发现了庄氏平日用的膳食,房中摆放的字画、香炉,甚至是院子里的花儿,都暗藏了杀机。那杀机却不是直接将人致死,只会让庄氏的精神一日不如一日,人逐渐消瘦,就算是亲眼见着这一过程的人,也只会当庄氏是因为常年受冷落无人陪伴而变得脆弱敏感。

  慕连秋在管家一事上还没有太过荒唐,庄氏不愿插手,他便交给了几位信得过的心腹管家。可惜他忘了作为主子,他本身的态度就是一种风向标,他素日那般宠爱贵妾林氏和林氏所生的庶女,在下人们看来本来就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如此经年累月,林氏即便没有得到真正的管家权,收买些心腹或让人为她办些事肯定是没有难度的。

  太后早年深宫争斗看得多,林氏的这点手段在她来看说不得高明,但用在那样一个慕府,还真是足够了。太后不愿插手慕府这些腌臜事,要不是为了知漪,她连庄氏生死都不会管。着人将庄氏的伤情和致使她忧思成疾的幕后黑手告诉了庄老夫人,太后便没再怎么管这件事,只偶尔听些消息作为消遣。

  庄老夫人听得女儿竟被一个小妾害成了这般,哪还坐得住。怒极之下拿了太后命人给她的证据就去慕府寻了慕连秋和林氏算账,并当场要发卖了林氏,不过林氏毕竟出身也不差,又有慕连秋护着,暂时的结果是被发配到了慕家京郊的别庄中。那庄子里什么都没,只让林氏带了个贴身婢女去,听说连平日的吃穿用度都要靠林氏自己变卖首饰来维持。

  慕连秋心中有愧,在庄老夫人派去人的看管下也没去偷偷帮林氏,最近还隔三岔五地去庄氏房中看她,对府中整日哭哭啼啼的庶女也生了几分厌烦。

  原嬷嬷道:“似乎那病有所好转,不过还是受不得什么刺激。听说前日那庶女吵着要姨娘闹去了主院,惊扰了庄氏,庄老夫人听后就要把人一同送去别庄,但被慕大人拦了下来。后来慕大人将庶女关在了房中,请了个嬷嬷管教着,每日用膳时也不得出房。”

  太后嗤一声,“这慕连秋……”她顿了顿,似乎觉得连说起这人都觉得不舒畅,“酣宝儿有这么一个爹爹,着实叫哀家放心不下。皇上当初也是,天下有才华之人那般多,怎就看上这么一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说着,太后竟是埋怨起当初识人不清的宣帝来。自宣帝登基后,她也少有对人评价如此极端的时候,想来也正是因为和知漪有关,才会对慢待她心尖上宝贝的人这般尖锐。

  原嬷嬷笑,“皇上那时正是用人之际,这些大人们的品性当初考校时都是无大错的,谁知道后来这位慕大人会闹出这种事呢。”

  太后依然不满,还要说什么,殿外已有人报信王爷又令人拿了信件来。

  京外来信除了正南巡的宣帝不作他人想,太后惊喜之下立马忘了慕家那些糟心事,“快,拿来。是不是酣宝儿又给哀家写信了?”

  ……太后娘娘,您还真是把皇上忽略得彻底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