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灵珊实行的是藏富于民的思路,华国的粮食税收比例,一直比其他地区的要低,朝廷征收的粮食数量非常的少,百姓手上的其余粮食,朝廷采取向百姓自愿收购的政策。

  有大量的粮食的百姓,愿意出售吗?

  很少很少。

  华夏的百姓,特别是农民,经历了太多的灾荒,祖祖辈辈的教训,就是要在家里多藏粮食,只有那满仓的粮食,才能给被饥荒吓怕了的农民一点点安全感。

  而这些有粮食的百姓,愿意在别人发生了灾荒的时候,拿出来救人吗?

  想的太美好了。

  越是听说被人灾荒,越是担心自己灾荒。

  多少大地主,宁可粮食放在仓库里发霉,也不愿意拿出来高价出售。

  这就是拥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江浙安徽的华国,一直处于粮食缺口,需要从国外进口的粮食的原因。

  胡灵珊一直以来的主要粮食进口,都是加拿大,和印度。

  可是如今,日美大战,英德大战,全世界到处都缺粮,加拿大的粮食要么去了英国,要么去了日美,根本不需要远道运到华夏。

  而印度,其实没有外界以为的这么多粮食。

  印度的库存粮食,早就大部分被英国调到了欧洲救急,而剩余的小部分,又被胡灵珊搬回了华夏,印度如今几乎没有库存粮食了。

  为什么胡灵珊要大摇大摆的把印度的粮食搬回浙江?

  那是被以讹传讹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