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族长叹息:“要是这样就好了。”

  事实恰恰相反,木家是主动出卖别人,掀起文字狱的始作俑者,正因为这种毫无遮掩的出卖汉人投靠满清的行为,获得了满清的欣赏,成为了招揽汉人的旗帜,这才让海宁木家进入了满清的体制内,每一代都有人在满清当官。

  “就是说,我们家其实是汉奸?”某个年青人颤抖的道,“那大力将军的故事呢?”

  “是后人为了面子,伪造的。”族长慢慢的道。

  这下不用解释了,谁都知道了木家要倒大霉的原因了。

  胡灵珊平生最恨叛徒,出卖大明的汉奸,基本是被鄙视到死。那些满清康熙年间的汉族功臣,个个都被胡灵珊大骂过。

  有个关于此的谣传很说明问题。

  “胡灵珊还是杭州知府的时候,胡远志带某个英俊青年回家做客,英俊青年自我介绍,在下姓范,祖上乃大清开国大臣范文程……

  胡灵珊大惊,范文程?就是那个生在大明,长在大明,读圣贤书,却在21岁时主动投靠蛮夷努(尔)哈赤,一心一意帮助蛮夷杀汉人的汉奸渣渣?你丫一个汉奸的后代,不找个地方改名换姓隐姓埋名拿块抹布挡住脸,竟然还嘚瑟了?

  英俊青年捂脸而出。”

  这个谣传的真假非常的不可考据,但看老胡家,以及华国朝廷没有丝毫的阻止的意思,已经可以说明,胡灵珊对明末清初,投靠满清的汉人的深深鄙视与成见。

  木家的发家史,知道的人太多太多了。

  当年文字狱的时候,就有木家的门人沈起,大摇大摆的在所撰《先生年谱》中,详细的叙述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后来又有陈去病所著《五石脂》,同样详细的记载了海宁木家与文字狱的详细关系,天下知道的不知道有多少,想赖也赖不掉的。

  胡灵珊现在是没有记起木家来,一旦想起来,以胡灵珊动不动砍人脑袋杀人全家的手段,木家族灭,完全不是玩笑。

  有年青人吓得大哭,还以为自己文采很好,和“轻轻地来”可以一拼,今后必将大放光彩,没想到原来脑袋上悬着宝剑,随时人头落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