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6 / 7)
“印度人就是皇上的家奴,和满清的包衣是一个道理,当然是上等人。”有人举例道,这个极其沉痛但现实的例子,很是直白。
满清一朝,靠当包衣奴才发家致富的,数不胜数。
其余人点头,皇帝打下了印度,把所有印度人收为奴隶,自然算得是半个自家人,无可厚非。
“可这是满清的陋习啊,皇上为什么要把阿三提的这么高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即使印度已经是华国的一个省,但认为印度人算不上自己人的,基本是华国的主流看法。
“皇上,印度人很受排斥啊。”陶成章小心的汇报,最近几天,胡灵珊总是在看欧美的消息,翻来翻去的,不知道在找什么,一脸的烦躁。
“排斥个毛,既然已经被朕征服,当然就是朕的子民。”胡灵珊头都没抬,继续查看着消息。
“是,我知道了,我会立刻要求下面统一口径。”陶成章点头。
还没等陶成章发动政府的宣传力量,报纸上出现了许多对国民等级制的解读文章。
“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意思是说,融入了我华夏之内,就算是蛮夷,也变成了华夏人,所以,印度人被华夏吞并,就是华夏人,就是华夏的一个新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某张报纸上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很多人看了后都点头。
有点道理,民族大融合嘛,华夏自古以来,哪一次不是把其他民族包容在自己之内的,华夏除了汉族,还有几十个民族呢。
只要过上几十年,印度人就是标准的华夏人,印度族是组成华夏民族的几十个民族之一。
胡灵珊放下报纸,鄙夷:“你找人干的?你丫的是文盲啊!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要么是元朝的许衡说的,要么是雍正故意曲解的。
↑返回顶部↑
满清一朝,靠当包衣奴才发家致富的,数不胜数。
其余人点头,皇帝打下了印度,把所有印度人收为奴隶,自然算得是半个自家人,无可厚非。
“可这是满清的陋习啊,皇上为什么要把阿三提的这么高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即使印度已经是华国的一个省,但认为印度人算不上自己人的,基本是华国的主流看法。
“皇上,印度人很受排斥啊。”陶成章小心的汇报,最近几天,胡灵珊总是在看欧美的消息,翻来翻去的,不知道在找什么,一脸的烦躁。
“排斥个毛,既然已经被朕征服,当然就是朕的子民。”胡灵珊头都没抬,继续查看着消息。
“是,我知道了,我会立刻要求下面统一口径。”陶成章点头。
还没等陶成章发动政府的宣传力量,报纸上出现了许多对国民等级制的解读文章。
“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意思是说,融入了我华夏之内,就算是蛮夷,也变成了华夏人,所以,印度人被华夏吞并,就是华夏人,就是华夏的一个新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某张报纸上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很多人看了后都点头。
有点道理,民族大融合嘛,华夏自古以来,哪一次不是把其他民族包容在自己之内的,华夏除了汉族,还有几十个民族呢。
只要过上几十年,印度人就是标准的华夏人,印度族是组成华夏民族的几十个民族之一。
胡灵珊放下报纸,鄙夷:“你找人干的?你丫的是文盲啊!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要么是元朝的许衡说的,要么是雍正故意曲解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