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反对者很容易被扣上各种帽子,诸如汉奸,卖国贼什么的。

  大清人杀洋人不成,御敌国门之外不成,兴实业不成,治贪(腐)不成,给人扣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却最是娴熟了。

  郭嵩焘为国出使英国,还没跨出自家家门,已经被人洒狗血,扔鸡蛋,大骂汉奸卖国贼了。

  换个没有经历过风雨,面皮浅薄些的文人,说不定就这么不堪受辱自尽了。

  敢于指责新学的胡博超,仅仅气节,已经让人敬佩,何况胡博超广引博征东瀛国师的言论,简直是大清朝难得的学贯东西的学者。

  至于连秀才都没考中,有什么关系?能认识几个字有什么了不起,多读几本书有什么了不起,大清读过四书五经的多的是,考过秀才考过举人的多的是,算个毛?唤醒世人才是真的了不起,才是儒之大家,胡博超不是大儒,谁是大儒?

  半文盲2货胡老大深深的茫然了,这是名声臭得像狗屎了?

  严复等人大笑,慢慢开始说起国政时事。

  严复作为朝廷官员,维新帝党的一份子,叹息道:“皇上还是有心维新的,但是,慈禧的权利太大,皇上势力单薄,缺少肱骨大臣的支持,一直没有办法夺回帝权,维新步履艰难,还需要如胡兄这般的人才鼎力相助。”能为光绪招揽到胡博超,维新必将更加顺利。

  其余人默默的看着胡博超,他们的立场与严复截然相反,但很有素质的没有打断严复,认真的等待胡博超的回答。

  “哈哈哈哈!”严肃的谈话,被胡灵珊的大笑打断。

  严复没有丝毫的不悦,认真的问道:“胡小姐有何指教?”

  严复等人来自各处,彼此之间也未必相识,来到杭州,或是偶然,或是恰逢其会,或是因为胡博超报上对新文化的抨击,决定来此讨教或责问,或是为了查探清朝的动向。

  他们略微听说过胡家的谣言,对谣传中占有很大篇幅的胡灵珊不屑一顾,小女孩子,懂得什么,还不是仗着父兄的名誉。

  直到胡家血洗武林门的那一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