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4 / 7)
“申尚书称家岳丈,一口一声贤侄,那么定然相信家岳丈供辞并非作伪了?家岳丈早前的叙述,可是指控申翃亲自拜托北条势力之家将,把家岳丈掳往东瀛,也是申翃亲手取下家岳丈身上玉佩,也不知用了哪具面目难辩的遗骨,匡骗家岳母及内子相信岳丈已经不幸丧生。”兰庭目如冷电。
申适立时改口:“因为当年,老夫对顾济沧确然十分看好,所以此时仍以贤侄相称,赵都御揪着老夫口误不依不饶,岂不也是强辞夺理!”
“家岳丈与你申家,无怨无仇,有何动机陷害你申氏满门?”
“顾济沧虽与我申家无怨无仇,然太子及赵迳勿你,却是想借我申氏一门陷害临淄郡王,顾济沧必然是听信了太子及你唆使,才编造这番谎言!”
“当年我甚至不识内子,更何况家岳丈,难道是我能未卜先知,所以从一开始就布局,故意送家岳丈往东瀛夷岛,等数年之后又再接回家岳丈,陷害临淄王及申尚书?申尚书这般强辞夺辩,岂不更加荒唐滑稽?”
“当年顾济沧被掳是真,只是当顾济沧回国之后你才突发奇想,利用这一事件大作文章!”
“倭寇打劫沿海,除劫财之外,的确常有掳人的恶行,不过多是掳走年轻女子及壮丁,往往文人,因不能作为劳力及兵丁遭遇倭乱都会被杀害,家岳丈明明只是一介文士,怎能遇此幸免?”
“必定是顾济沧为活命偷生,自称可为倭寇所用,方才受此幸免。”
“那么家岳丈何至于多此一举,将玉佩留在罹难者尸身,误导家岳母及内子以为他已经不幸罹难?”
这一番问对,彻底让弘复帝及诸位阁臣看清了,到底是谁在强辞夺辩。
------------
第755章 郑秀开口
“申适先住口!”弘复帝忍无可忍阻止了申适继续狡辩。
朝廷选士,至少在他执政时期极其重视科举这一途径,但无奈的是他执政也才十余年,这期间还有两届科举都因国丧未能举行,而先帝时的科举试难免有舞蔽的情况存在,选士有失公允,他也难以斟选究竟哪些人具备真才实学。
就更不说通过科举入仕的士人,保不定也会受到官场腐败的熏染,逐渐背离圣贤之言,一心只图功名钱权,就像这个申适!
↑返回顶部↑
申适立时改口:“因为当年,老夫对顾济沧确然十分看好,所以此时仍以贤侄相称,赵都御揪着老夫口误不依不饶,岂不也是强辞夺理!”
“家岳丈与你申家,无怨无仇,有何动机陷害你申氏满门?”
“顾济沧虽与我申家无怨无仇,然太子及赵迳勿你,却是想借我申氏一门陷害临淄郡王,顾济沧必然是听信了太子及你唆使,才编造这番谎言!”
“当年我甚至不识内子,更何况家岳丈,难道是我能未卜先知,所以从一开始就布局,故意送家岳丈往东瀛夷岛,等数年之后又再接回家岳丈,陷害临淄王及申尚书?申尚书这般强辞夺辩,岂不更加荒唐滑稽?”
“当年顾济沧被掳是真,只是当顾济沧回国之后你才突发奇想,利用这一事件大作文章!”
“倭寇打劫沿海,除劫财之外,的确常有掳人的恶行,不过多是掳走年轻女子及壮丁,往往文人,因不能作为劳力及兵丁遭遇倭乱都会被杀害,家岳丈明明只是一介文士,怎能遇此幸免?”
“必定是顾济沧为活命偷生,自称可为倭寇所用,方才受此幸免。”
“那么家岳丈何至于多此一举,将玉佩留在罹难者尸身,误导家岳母及内子以为他已经不幸罹难?”
这一番问对,彻底让弘复帝及诸位阁臣看清了,到底是谁在强辞夺辩。
------------
第755章 郑秀开口
“申适先住口!”弘复帝忍无可忍阻止了申适继续狡辩。
朝廷选士,至少在他执政时期极其重视科举这一途径,但无奈的是他执政也才十余年,这期间还有两届科举都因国丧未能举行,而先帝时的科举试难免有舞蔽的情况存在,选士有失公允,他也难以斟选究竟哪些人具备真才实学。
就更不说通过科举入仕的士人,保不定也会受到官场腐败的熏染,逐渐背离圣贤之言,一心只图功名钱权,就像这个申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