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像当年的许三老爷一样,为了仕途前程,还是走了分家这条路,而祖母为了宗族之旺,明知其他几个叔伯私下愤慨满满,却还是点了这个头。

  有的时候,处事之道既不能皆大欢喜,就只能取己之利。要想事事都十全十美,那是真的要看天时地利人合的运气的!

  ☆、第104章 御路平?小别新欢

  不过,“分家”的话题只由着三娘子这么随意的嘟囔了一句就戛然而止了。

  陆承廷知道三娘子不过就是说不过他而逞了口舌之快,三娘子呢也就是因为在他的面前没了遮掩率性而为顺口玩笑一句罢了。

  两人其实都心知肚明,以陆承廷今时今日的身份,要谈“分家”,即便不是天方夜谭,也是难上加难的事儿。

  为什么呢?

  陆家和许家不一样,许家没起势之前不过就是邵阳县有些名望的大户而已,许三老爷算得上是许家第一个发迹的,天高皇帝远,即便分了家,三老爷可能会被乡里乡亲冠上个攀高忘祖的名声,但说句不太好听的话,邵阳老宅那儿,和许世嘉同辈分的,以后若想博个小官之类的,还是只能指望他们三房这一脉的。所以许三老爷这家虽分得不算体面,但也是合情合理的,更是件造福全族的好事儿。

  但到了陆承廷这里,整件事情却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老侯爷、世子爷是用不着靠他的,陆承廷一旦提出要分家。身上肯定要背个“子不孝、弟不恭”的名声,而且坏事传千里,很快整个帝都就会把此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再者,不管陆承廷愿不愿意承认,他都没办法抹掉靖安侯府给他带来的似景前程。

  有的时候,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辞其实是对“怀才不遇”的万般无奈。如果今日,陆承廷的亲姑姑不是当今深宫三妃之首的蕙妃娘娘的话,试问太子爷又怎么会一无反顾的重用了陆承廷呢?

  当然,从军营混起,若是能耐出众,确实会比文官千辛万苦走仕途要更快一些,可陆承廷今年才二十五岁,试问又有几个他这般年纪的军营之臣可以有幸成为太子爷的左右臂膀的?说穿了,陆承廷还是承了侯府之荣,才能坐享今日之利的。

  再则,贵为帝都宗门大户,靖安侯府就扎根在皇城脚下,若有朝一日真的有“分家之言”传出,那最擅纠错挑刺的言官一定会站出来定侯府一个“门风不正五常不严”的清罪,到时候,侯府上上下下都要吃不了兜着走,陆承廷自然也捞不着半点的好处。

  所以百姓有言,越是达官显贵皇亲国戚,日子就过得越是谨言慎行,这说法其实真的一点儿都不夸张。

  想到这里,三娘子不由偷偷的用余光扫了一眼面前这个正低头专心吃面的男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