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4 / 7)
逢春眼睛一亮,笑问:“那我每天要踢多少个?不如二爷给我布置个任务,我好照做。”一幅学生要求老师布置作业的上进模样。
姜筠很受用逢春的积极态度,沉吟着说道:“除了你不舒服的日子,你每天要踢三回,每回踢到没力气为止,天气若好,你就在外头活动,若是刮风下雨下雪,你就在屋里踢,一天也不许落下,唔,我叫晴雪和碧巧监督你,对了,还得帮着记下数,你哪天少踢一回,或者偷懒少踢,我可是要罚的。”
逢春眨了眨眼睛:“……那罚什么?”
姜筠一脸高深莫测道:“等你受罚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逢春缓过劲后,便跟着姜筠离开厢房,前往佛殿挨着个的焚香磕头,待到送子观音那一茬时,姜筠拉着她狠磕狠拜,逢春直磕得头重脚轻,心头大怒:待她调养好了身体,只要俩人努力,多少娃娃不能生,磕这些塑金身的石雕有毛用!磕得再虔诚,要是对象不配合,就是磕死也没用!
等拜完所有的佛像,烧香磕头的动作,逢春已从生疏质变为娴熟,姜筠难得出府,就想四处逛逛,但逢春不便抛头露面,姜筠遂打算先将她送回厢房,自己再带人出去遛弯,谁知,等两人回去厢房时,房里居然坐了好些人,一户正是逢春的娘家定国公府,另一户,逢春也认得,正是高氏的娘家,寿昌伯府。
逢春26
“正说你们呢,可巧就回来了。”佛寺的厢房之中,也充斥着温和幽幽的檀香味,姜二夫人孟氏掩口轻笑,“真是相请不如偶遇,进香恰逢娘家人,筠儿媳妇,还不快来,你娘家母亲、伯母、舅母都在呢。”
若说逢春最不喜见的人是谁,非高氏和逢瑶莫属,就是气势昭昭的嘉宁长公主,逢春也没觉着很如何,摁下磁场不合的郁闷之气,逢春随姜筠一一和众长辈见礼。
一般外出进香的活动,基本都是阖府女眷出动,陶老夫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自然没出来,曹氏领着长媳刘氏、庶女逢兰、孙女陶芬,施氏带着长媳钱氏和庶女逢环,高氏带着长媳康氏和嫡女逢瑶,三房一起来进香祈福,至于寿昌伯府,逢春和他们并无血缘关系,准确点说,寿昌伯府只是逢瑶的舅舅家,高家在座了两位舅母,五位表嫂,外加一个尚未出嫁的小表妹。
见完礼之后,姜筠对姜夫人道:“娘,我和小筑到外头转转,就不扰你们说话了。”
屋内都是女眷,男人确实不好一直待着,姜夫人遂颔首应允,姜筑早就不耐烦被瞧被夸了,一听姜筠的话,立马跟着自家二堂兄离去,姜夫人望着离去的堂兄弟俩,笑道:“瞧筑哥儿这兴奋劲儿,看来也是闷的很了。”
姜筑乃孟氏独子兼爱子,疼却不纵:“嫂子又不是不知道,他爹管的严,一旬查一回功课,这小子怕挨打,一点不敢偷懒,整日抱着书啃,也就是趁中秋这空档儿,才能出来喘口气。”
寿昌伯府的二太太杨氏开口赞道:“好勤奋的哥儿,只怕不几年就能杏榜题名了。”说着,忍不住瞧一眼自家幼女纤纤,那姜筑今年十三,自家女儿与他同岁,若是能结成亲家,那可就太好了,不过,姜二夫人之父是吏部尚书,之夫又是嘉宁长公主的嫡次子,再瞧姜二夫人对纤纤的态度,只怕是没戏,杨氏暗道了一声可惜,歇下那不切实际的心思,专心和姜府拉近关系。
高氏轻扯一下嘴角,神色温雅的说道:“正是呢,三公子年岁不大,已是一身气派,以后肯定是有大出息的孩子。”逢瑶也是十三岁,高氏同样动了结亲的心思。
↑返回顶部↑
姜筠很受用逢春的积极态度,沉吟着说道:“除了你不舒服的日子,你每天要踢三回,每回踢到没力气为止,天气若好,你就在外头活动,若是刮风下雨下雪,你就在屋里踢,一天也不许落下,唔,我叫晴雪和碧巧监督你,对了,还得帮着记下数,你哪天少踢一回,或者偷懒少踢,我可是要罚的。”
逢春眨了眨眼睛:“……那罚什么?”
姜筠一脸高深莫测道:“等你受罚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逢春缓过劲后,便跟着姜筠离开厢房,前往佛殿挨着个的焚香磕头,待到送子观音那一茬时,姜筠拉着她狠磕狠拜,逢春直磕得头重脚轻,心头大怒:待她调养好了身体,只要俩人努力,多少娃娃不能生,磕这些塑金身的石雕有毛用!磕得再虔诚,要是对象不配合,就是磕死也没用!
等拜完所有的佛像,烧香磕头的动作,逢春已从生疏质变为娴熟,姜筠难得出府,就想四处逛逛,但逢春不便抛头露面,姜筠遂打算先将她送回厢房,自己再带人出去遛弯,谁知,等两人回去厢房时,房里居然坐了好些人,一户正是逢春的娘家定国公府,另一户,逢春也认得,正是高氏的娘家,寿昌伯府。
逢春26
“正说你们呢,可巧就回来了。”佛寺的厢房之中,也充斥着温和幽幽的檀香味,姜二夫人孟氏掩口轻笑,“真是相请不如偶遇,进香恰逢娘家人,筠儿媳妇,还不快来,你娘家母亲、伯母、舅母都在呢。”
若说逢春最不喜见的人是谁,非高氏和逢瑶莫属,就是气势昭昭的嘉宁长公主,逢春也没觉着很如何,摁下磁场不合的郁闷之气,逢春随姜筠一一和众长辈见礼。
一般外出进香的活动,基本都是阖府女眷出动,陶老夫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自然没出来,曹氏领着长媳刘氏、庶女逢兰、孙女陶芬,施氏带着长媳钱氏和庶女逢环,高氏带着长媳康氏和嫡女逢瑶,三房一起来进香祈福,至于寿昌伯府,逢春和他们并无血缘关系,准确点说,寿昌伯府只是逢瑶的舅舅家,高家在座了两位舅母,五位表嫂,外加一个尚未出嫁的小表妹。
见完礼之后,姜筠对姜夫人道:“娘,我和小筑到外头转转,就不扰你们说话了。”
屋内都是女眷,男人确实不好一直待着,姜夫人遂颔首应允,姜筑早就不耐烦被瞧被夸了,一听姜筠的话,立马跟着自家二堂兄离去,姜夫人望着离去的堂兄弟俩,笑道:“瞧筑哥儿这兴奋劲儿,看来也是闷的很了。”
姜筑乃孟氏独子兼爱子,疼却不纵:“嫂子又不是不知道,他爹管的严,一旬查一回功课,这小子怕挨打,一点不敢偷懒,整日抱着书啃,也就是趁中秋这空档儿,才能出来喘口气。”
寿昌伯府的二太太杨氏开口赞道:“好勤奋的哥儿,只怕不几年就能杏榜题名了。”说着,忍不住瞧一眼自家幼女纤纤,那姜筑今年十三,自家女儿与他同岁,若是能结成亲家,那可就太好了,不过,姜二夫人之父是吏部尚书,之夫又是嘉宁长公主的嫡次子,再瞧姜二夫人对纤纤的态度,只怕是没戏,杨氏暗道了一声可惜,歇下那不切实际的心思,专心和姜府拉近关系。
高氏轻扯一下嘴角,神色温雅的说道:“正是呢,三公子年岁不大,已是一身气派,以后肯定是有大出息的孩子。”逢瑶也是十三岁,高氏同样动了结亲的心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