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在皇上到底吃一堑长一智,出宫后也不再是寻欢作乐,而是探查民情。不单参观了郊外皇庄的秋收,还在初冬去了皇城有名的年货节。回来后,拿着节上年货的进货单子与皇城里采买单子做了比较,发作了不少中饱私囊的太监管事们。为此,太傅还特意夸奖了皇上一番。

  得了夸赞的小皇帝第三年得寸进尺,大年过后就直接跑去了民间看人种田养桑,甚至在宫里挖了个鱼塘下鱼苗,说日后要养鱼自给自足。

  因为皇帝经常出宫,禁卫军新旧轮替,皇帝亲自去太武馆选了百名武艺出众的学子,做禁卫军替补。里面一半平民学子,一半世家官宦子弟。哪怕是被皇帝钦点做了近臣,也必须每月大比,连续输了三场之人将会被踢出禁卫军大营。

  宫里添了这么多小侍卫,练武场也热闹了起来。已经开始学习弯弓射箭的皇上偶尔也会与之比试一番,世家官宦子弟还顾及着皇帝面子,基本留有余地。换了平民百姓可不同,特别是一对孪生兄弟,几乎见到皇帝就开揍,一揍皇帝就基本两三天起不了身,不少人都以为这两兄弟疯了,迟早会被盛怒的皇帝砍了脑袋。皇帝的确不是善茬,他直接让这对兄弟与当值的禁卫军们比武,有胜有负,然后,这对兄弟就直接入了禁卫军编制,开始近身保护皇帝啦。

  这可羡煞了众人,不少学子们都暗自恼恨自己对皇帝太过于‘大度’,故而,等到小皇帝哪次皮痒痒再下场比试时,迎接他的全是暴风骤雨般的拳头。据说,这份‘荣耀’持续到全部学子们都顺利进入禁卫军编制才偃旗息鼓。之后,朝廷开武科,整个大楚习武之风大盛。

  再据闻,太医院有流言传出,说经过候补大队夜以继日的操练,小皇帝的皮肉有成钢筋铁骨的趋势。

  那一年的秋猎,皇上打了不少兔子,给穆太后和远在行宫养病的太皇太后换了一身上好的兔毛衣裳帽子手套等。难得的,太皇太后还有回赠的礼物相送。

  天武五年,还没开春,遭遇了天灾的西蒙大举扰边,朝野震惊。同年,朝廷就是战是和争论不休,文官们每日从动口到动手,武官们也分两派,从未经历过战事的小皇帝一时之间也左右为难。祸不单行,原本主战的太傅因为年事已高,小小的摔跤后直接无法行走了,一时之间,朝廷主和的声音居高不下。不到半个月,边境的村庄哀鸿遍地尸骨无数。

  在皇帝犹豫不决之时,太医院最先有了应对,学徒们开始分批熬制伤药,再是先太医院院正的徒弟现身讲学,教导学徒们最快捷有效的外伤包扎之法。同时,兵部四营开始有太医们出现,轮番教导士兵们如何紧急自救,怎么在野外寻找止血止痛药草,甚至还会教他们最基础的点穴断臂求生。

  兵营里士气如虹,禁卫军们也自动自发的开始去太医院听课,甚至频繁与轮休的兵部低等将领们比斗。参加过战役的将领们用的可不是花俏招式,而是真正的一击毙命,禁卫军不管是编制内的编制外的,俱都获益良多。然后,禁卫军统领请战!

  兵部魏将军请战!

  兵部尚书请战!

  最终,皇帝钦点魏将军为先锋将领,原禁卫军统领何大人为副将,前往边境。随行的还有太医院第一批学徒,他们将会同粮草伤药一起上战场。

  随着战事越来越频繁,禁卫军中人的血气也越来越高,先后有不少青年少年兵士随军去了边关,武艺最为高强的魏家兄弟也在其中。

  随后几年,经过几场大胜,越来越多的世家官宦子弟也参与其中,一是为了锻炼自家子弟,二是为了前程。听说魏将军家三子全都上了战场,立下了不少战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