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一行人到家时已经接近凌晨,乔瑜累到半路就在车上睡着了,林一安抱着她上楼洗完澡后,也没过什么洞房花烛夜,很快就睡了。

  毕竟林幼柠和两家父母今天都在家里住,加上他们明天一早还要赶去镜湖,还是不要乱来比较好。

  虽然晚间在化妆间,已经乱来过了。

  ……

  乔瑜和林一安在镜湖办的这一场虽然也是喜宴,但更多的接近当地风俗的“回门宴”,只邀请女方的亲戚邻里参加,并不需要双方家长都出席,不需要穿礼服,也不走三桥。

  因此第二天,孙嘉莉和林业华便带着特意回来参加婚礼的林幼柠回欧洲了,剩下刘莹和他们三人一起前往镜湖。

  但在林一安原本的想象当中,中式婚礼是有大红喜服和大红蜡烛的,这印象还得益于他小时候看林幼柠看过进口的《还珠格格》,对这些传统有一点神秘的新奇。但镜湖的传统是婚礼办两次不吉利,林一安权衡之下还是放弃了,想着以后可以跟乔瑜一起拍个中式的婚纱照补上。

  安昌古镇如今还保留着一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当地的酒宴喜在傍晚日落时分举办。而酒宴也分两种,方便些的,都爱到市区的酒店设宴,看起来更高档;而麻烦些的,则要请一些酒楼的大师傅带着厨师班子到家里来摆酒,做的菜味道更正宗,用料也更实在。

  刘莹事先问过林一安的意见,最后考虑要邀请的一些老人年纪都大了,有些坐不了车,还是就近一些摆更好,便在家里的院子撑出四张大圆桌,又另借了相邻两家的庭院摆了两桌,凑成一场热热闹闹的酒席。

  相较申城那场上流社会的晚宴,还是家里这场要让人自在一些。安昌的民风淳朴,客人都是踩着点来吃酒的,五点左右就坐满了,相互之间也不忸怩,倒上小酒提起筷子就开始直奔主题。

  因为老人跟女人比较多,桌上劝酒的就少,加上中秋这会儿正是橘黄蟹肥的时候,光是大闸蟹的吃法就做了生拌、酒蒸、酒炖三种,因此乔瑜到隔壁敬过一轮酒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回来捋起袖子吃蟹,丝毫没有自己是主人的自觉。

  好在邻居们都光顾着吃和闲侃,刘家的那一大家亲戚在今天看起来也都和和睦睦的,根本没人管她作为新娘在敬酒之后吃的多不多。

  但也是这趟回来,乔瑜对她跟本家之间的关系的改变,有了更明显的感觉。

  尽管事实上,她们母女和刘家的那点小小恩怨在她高考过后就没人再提起了,安昌毕竟是个小镇,在这之前还从没出过本科清华剑桥研究生的孩子,那些七大姑八大婆想尖酸刻薄也找不到什么话头,逢年过节时对比自家专科都困难的孩子,甚至会隐隐带上一些艳羡。

  至于现在,她通过她舅妈的介绍嫁给了林家,有了这道媒人的联络,她和本家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就缓和了,在这之上还更多了一层暧昧,和成年人的攀附与利益相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