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所有将领中,陈将军武艺最为高强,行军最为迅速。万一……季先生有个三长两短的话……”芮深赞成尽快出兵,并且陈将军亲自带兵,但话说到一半,自知说的不吉利,急忙闭上嘴。

  陈博涉将手中的地图攥紧了,喝止了议论,主意已定,心意已决。

  “来人,备马。”

  他一边调集了都城北边镇守河西走廊的精锐骑兵营,一边穿戴盔甲,佩戴刀剑,准备亲自去讨伐。

  “将军,万万不可啊!”老将廉生听说他要调北方的精锐骑兵,急忙跪下,“北方的骑兵如果调动了,河西走廊失去了守卫,就不能震慑桦国的白蹄兵了啊!万万不可啊!”

  河西走廊是瑶河以西,河水冲刷又改道,沉淀了多年堆积出来的狭长地带。

  本来北边尽是高原和崇山,无路可行,只能翻山越岭,但河西走廊渐渐被冲刷出来了之后,百年年来,形成了一条横贯北方高原的狭长通道。

  宣桦两国北边相接的地方,正是河西走廊的一处咽喉要地,此地为河西走廊最窄的一处,涵梁关。

  涵梁关最窄处仅容得单骑成纵队通过,而两边又都是高原地带。若是有敌军从两边的高处冲下来阻断骑兵纵队,或者是用石头和土块对纵队通过的骑兵施以重击的话,那么走这个涵梁关就极其容易中了埋伏。

  七国分治以来,涵梁关一直是宣国的军队在把守。桦国的白蹄兵纵然彪悍,也不敢轻易冲击涵梁关,故而宣桦两国得以在北方,划涵梁关而治,互不侵犯了很多年。

  即使打仗,也多是在中间邑国的土地上。

  “西襄公已经多年不打河西走廊的主意了,这次想必也不敢贸然进攻。”陈博涉道:“救人刻不容缓,谁再拦着,军法处置。”

  底下的文官武官面面相觑,摇头叹气,只得看着陈将军披挂上阵,调集北边骑兵往陇南行军。

  廉生一声长叹,“这是……主将不在城中的话,万一敌人来袭,如何是好?”

  “没想到将军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真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啊。”刘仁摇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