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站在锦娘这一边的有楚梦林和七归。楚梦林作为导演,自然希望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拍摄质量。原作者七归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最完美的展现,另一方面她还是锦娘的“脑残粉”,锦娘说的她都赞成。

  老韩身为监制,也是实际上的制片人,他的职责是保证剧组的运营和拍摄的正常进行。他眼下在锦娘和资方之间调和,实际上会略微倾向于资方。毕竟电视剧作为一个项目,投资是要求回报率的。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投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效用会递减,也就是说,再增加投入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会越来越小。

  几人从群众演员和次要角色开始,依次削减他们服装的面料和精细程度。

  最后确定基本的原则是,保证特写和近景中主要人物身上的服饰质量,对于群演、远景或者某一镜头中一闪而过的人物,服饰质量将适当降低。

  不能够按照锦娘的设计来制作的服装,将优先保证其整体造型,使用相似的替代面料,简化装饰,或者使用机器、印染来替代人工刺绣的部分。

  原则确立之后,几人干脆按照分镜脚本,开始一一商议每一个角色的服饰设计。

  这个过程用了好几天。

  因为不同的分镜可能是故事中同一个场景或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前一个分镜中身处远景的角色,在下一个分镜说不定就是镜头中的主要人物了,那么这个人物的服装自然也要归在第一档的服饰质量中。

  此为,各人对于人物所处主、客观环境的理解不同,对某些特定服装的色彩、款式、面料等有时也会有不同的想法。现有的设计便可能需要适当修改。

  等第一版设计草图磨完,成为第二版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之后就等各个角色的演员确定,测量尺寸,可以开始服装的制作了。但这一过程也不能放松,不说可以批量生产的群众演员的服装,女主角的衣服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试穿,拍摄各个场景的定妆照。拍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根据演员的情况,确定合适的妆容、光线等,虽然锦娘的设计图中已经包括了基本的发型和饰物,最终仍需要考虑到演员的长相和道具情况,随时准备进行最后的修改。

  不过在那之前,锦娘至少可以先歇一歇了。

  几人的助理整理第二稿设计图时,锦娘将自己的那一份剧本递给楚梦林,道:“楚姐,剧本里有几个制衣方面的小问题,我都标注出来了,你看着改一下吧。”

  楚梦林挑着眉毛接过来,七归脸上一红,也跟着凑过去看。

  这些问题都不大,如果不是锦娘确实知道那个时代的一些制衣方法,哪怕是真正做服装的内行人,也挑不出这么多错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