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句丽?”卫玠一愣,这个名词对于他来说有些新颖,求名词解释。

  拓跋.度娘.六修,立刻习惯性的回答了卫玠:“是公元……呃,年,生活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一个民族政权,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的三国时代。几十年前,高句丽与曹魏合作起兵攻打辽东,但是在成功后,却背叛曹魏,想夺得辽东的一部分,被曹魏打到灭国。”

  一个不作不死,然后果然把自己作死了的感人故事。

  “说起来,咱们所在的魏兴郡,也是曹魏时起的名字呢。”拓跋六修被卫玠影响的也有点发散思维。

  拓跋六修没有多解释“魏兴”这个名字的含义,但卫玠却已经懂了拓跋六修的未尽之言,魏兴,不就是“曹魏兴盛”嘛。如今都已经是司马晋的天下了,这里竟然还在沿用这个名字,没有改掉,只能,已逝的晋武帝也是心大的厉害。

  “曹魏之前,这里叫西城郡,属西城县。后来移到了平阳县。就是平阳公主那个平阳。”

  平阳公主是阳平公主一母同胞的姐姐,也是晋惠帝嫡亲的大妹妹,为人温和低调好说话,当年举荐了王家大娘当她的替身僧,是个没什么存在感,却很得身边人喜欢的婉柔系公主,在一众彪悍的汉晋公主中,也算是个异类了。

  拓跋六修特意介绍这位,就是想告诉卫玠,晋武帝不是忘记了有这么一座城市,他是心知肚明的,还特意划给了自己的女儿当食邑,但他就是没给它改名字。

  卫玠心领神会,再一次感慨,晋武帝心真大啊。

  等拓跋六修说完,王济已经眯起眼睛在拓跋六修和卫玠之间来回打量了有一会儿了。

  卫玠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很是紧张。因为拓跋六修的那些现代词汇,很容易让熟悉他的王济想起他过去的那些“与众不同”。

  王济当然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卫玠,不过他想到的更多的是,拓跋六修这货和小娘果然很熟啊,连说话方式都是一样一样的。我也想和我妹子有这么默契,为什么我没有?!敲生气der。

  拓跋六修绝不承认他是故意的,嗯。只是想想“只有他和卫玠说着一样的话”什么的,他就忍不住要秀一下,他继续道:“曹魏灭了高句丽,却很快就从他们的都城撤离了,高句丽复而又建,依旧对辽东虎视眈眈,并对咱们的朝廷充满了恨意。”

  灭了高句丽的曹魏没了,不是还有取代了曹魏的司马晋嘛,找谁报仇不是报?

  “那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