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3 / 7)
沈姨娘从头至尾都没跟谢蓁说上一句话,态度跟之前天差地别,疏远了不少。等谢蓁回自己屋中坐了不多会,董姨娘果然送了人就来了,吃着茶忍不住叹了一句:“你沈姨娘她态度冷淡,是因为方才去看过文香的缘故。这人给单独关着,就是想看一眼也得去老夫人那求个三五回,有女儿倒比没女儿更叫人揪心的。”
谢蓁闻言不悲不喜,平常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董姨娘这才醒悟了过来,这话的确是对了。要说她之前也是瞧着这母女两人委实可怜才动了恻隐之心,其实想想何尝不是那谢文香咎由自取才落得那下场。何况当初都将心思打在了谢蓁的身上!董姨娘被这一点醒也就当即闭紧了唇,不再提那事,转了话题提了店铺的事情来。
谢蓁想了想,自己这阵子也是接二连三的出事,倒是好一阵子没仔细画新花样了。这做生意就是怕一成不变,更何况是做成衣生意。这一旦时间长了样式被旁的竞争对手模仿了,自然就没什么优势了。谢蓁皱眉在那想着,忽然喃喃了一句:“方才我瞧沈姨娘手里头拿着的帕子上的纹案倒是新奇……”
董姨娘被她一提,倒真是凝神想了起来,点着头道:“我只大略扫了眼,的确别致,不过……到底整个是什么花样却没瞧仔细。”她知道谢蓁就算是想拿那帕子也不方便亲自问沈姨娘要,自己请了缨说去讨要。
等吃过了午饭,董姨娘心中记挂此事紧着就去了沈姨娘那,可到谢蓁这来的时候却是空手而来,惋惜道:“沈姨娘说帕子是先前文香做的,她就指着这个想念女儿,所以……”
谢蓁点了点头,“没借到就没借到,咱们新想花样就是了。”话虽是这样说着,可她却是对那方帕子愈发起疑了。她似乎看见……帕子上是绣了诗句。
作者有话要说:
☆、第60章
日子已是十一月中旬,空气里有了点冰渣子的味道,尤其是这两日降温尤是厉害,谢蓁发懒地赖在床上直到日上三竿才起。
洗漱过后,用着虾米香菇瘦肉粥,配了一碟子酱牛肉,牛肉咸香而不重口,滋味调和得恰到好处,筋肉相连之处,口感更是软嫩丰腴,带点韧劲儿却不干涩,嚼着不费劲儿,十分过瘾!
没一会儿,玉珍就捧着东西进来请示,道是董姨娘那差人送来的。谢蓁拿过一瞧,是两副雪貂绒的暖手袄子。谢蓁畏寒,十一月的光景,早早就用上了暖炉,董姨娘手工活儿巧,赶制了两副早早给她送了过来。
“雪貂绒好滑溜。”玉瓒仔细收着,“董姨娘厉害,总能弄到这些个京里不常见的东西,有好东西也都记着小姐。”玉瓒说的真心实意,要说几位姨娘里,最好的就是这位董姨娘了。
谢蓁也挺喜欢这位董姨娘,聪慧有主见,俩人关系亦师亦友,尤其还有个可爱的谢小胖子,总让谢蓁忍不住想去逗弄,自然走得也近些。
“董姨娘是托了小姐的福,知恩是应该的,前些时候老夫人发善心她也随了不少,不像之前那位,苛着府里的银子落自个口袋,幸好早拔了蛀虫。”玉珍亦是附和。
↑返回顶部↑
谢蓁闻言不悲不喜,平常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董姨娘这才醒悟了过来,这话的确是对了。要说她之前也是瞧着这母女两人委实可怜才动了恻隐之心,其实想想何尝不是那谢文香咎由自取才落得那下场。何况当初都将心思打在了谢蓁的身上!董姨娘被这一点醒也就当即闭紧了唇,不再提那事,转了话题提了店铺的事情来。
谢蓁想了想,自己这阵子也是接二连三的出事,倒是好一阵子没仔细画新花样了。这做生意就是怕一成不变,更何况是做成衣生意。这一旦时间长了样式被旁的竞争对手模仿了,自然就没什么优势了。谢蓁皱眉在那想着,忽然喃喃了一句:“方才我瞧沈姨娘手里头拿着的帕子上的纹案倒是新奇……”
董姨娘被她一提,倒真是凝神想了起来,点着头道:“我只大略扫了眼,的确别致,不过……到底整个是什么花样却没瞧仔细。”她知道谢蓁就算是想拿那帕子也不方便亲自问沈姨娘要,自己请了缨说去讨要。
等吃过了午饭,董姨娘心中记挂此事紧着就去了沈姨娘那,可到谢蓁这来的时候却是空手而来,惋惜道:“沈姨娘说帕子是先前文香做的,她就指着这个想念女儿,所以……”
谢蓁点了点头,“没借到就没借到,咱们新想花样就是了。”话虽是这样说着,可她却是对那方帕子愈发起疑了。她似乎看见……帕子上是绣了诗句。
作者有话要说:
☆、第60章
日子已是十一月中旬,空气里有了点冰渣子的味道,尤其是这两日降温尤是厉害,谢蓁发懒地赖在床上直到日上三竿才起。
洗漱过后,用着虾米香菇瘦肉粥,配了一碟子酱牛肉,牛肉咸香而不重口,滋味调和得恰到好处,筋肉相连之处,口感更是软嫩丰腴,带点韧劲儿却不干涩,嚼着不费劲儿,十分过瘾!
没一会儿,玉珍就捧着东西进来请示,道是董姨娘那差人送来的。谢蓁拿过一瞧,是两副雪貂绒的暖手袄子。谢蓁畏寒,十一月的光景,早早就用上了暖炉,董姨娘手工活儿巧,赶制了两副早早给她送了过来。
“雪貂绒好滑溜。”玉瓒仔细收着,“董姨娘厉害,总能弄到这些个京里不常见的东西,有好东西也都记着小姐。”玉瓒说的真心实意,要说几位姨娘里,最好的就是这位董姨娘了。
谢蓁也挺喜欢这位董姨娘,聪慧有主见,俩人关系亦师亦友,尤其还有个可爱的谢小胖子,总让谢蓁忍不住想去逗弄,自然走得也近些。
“董姨娘是托了小姐的福,知恩是应该的,前些时候老夫人发善心她也随了不少,不像之前那位,苛着府里的银子落自个口袋,幸好早拔了蛀虫。”玉珍亦是附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