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6 / 7)
魏遂良细细打量着武承嗣的脸色,十分小心翼翼地说道:“这是来俊臣所编写的如何逼供和制造答案的册子,因此凡是他经手的案子,从来就没有破不了的。”
因为来俊臣相信人会有不怕死的勇气,但却会无法忍耐痛苦。于是他将如何折磨人,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些酷刑发挥到极致,凡是被他逼供过的“犯人”,到最后只求速死,于是就没有不俯首认罪的。
魏遂良也知道武承嗣不见得会相信他,可只要是人,看过来俊臣的这一套手法之后,就没有不会心生畏惧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倘若武承嗣是天生忠义之士,宁折不弯也就罢了。
可他偏偏不是。
谁都知道,武承嗣并不是个硬骨头,当年武则天无人可用,因此将他和武三思等人从岭南召回。他也算是在岭南吃尽了苦头,如今好不容易荣华富贵,又怎么会愿意让来俊臣破坏了?
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明白,自己有今日,不过也是靠着姑姑武则天。
若是武则天怀疑他们有异心……武承嗣的眉头皱了起来。
太后在洛水得到了一幅神图,说天降祥瑞,说要亲临洛水祭天,感谢上天赐她审图。太后祭天之后,还打算在明堂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因此要求各州的都督刺史,以及皇室宗亲外戚全部都要参加。
太后的命令颁发之后,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虽然命令已经颁布了,可是太后祭天还在几个月之后呢。可太后一语激起千重浪,百姓自然是没什么感觉,朝堂离他们都远得很,只要他们无风无浪,能吃饱睡好就什么都好说。关键是各方蠢蠢欲动的势力在听到太后的命令之后,有的已经按捺不住了。
李敬业此时正在陪同李宸在白马寺中上香。
说起来,李敬业已经许久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这位小公主接触过了。他的目光锁在佛堂中那个窈窕的身影,她这般大张旗鼓摆了公主仪仗出来,还特地指明要他前来护送。李敬业不可避免地想起好几年前,那时先帝尚未驾崩,她也是这般摆了公主仪仗,要他护送去不羡园。然后这个小公主在不羡园中,问他是否愿意为她所用。
对李宸的问题,李敬业一直都在回避,也不愿意去想。直到后来,他在边疆收到了一封来自李贤的亲笔书信。李贤在书信中并未多言什么,只说他如今处境艰难,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永昌公主是可信之人,让他听从公主安排,切勿一意孤行。
↑返回顶部↑
因为来俊臣相信人会有不怕死的勇气,但却会无法忍耐痛苦。于是他将如何折磨人,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些酷刑发挥到极致,凡是被他逼供过的“犯人”,到最后只求速死,于是就没有不俯首认罪的。
魏遂良也知道武承嗣不见得会相信他,可只要是人,看过来俊臣的这一套手法之后,就没有不会心生畏惧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倘若武承嗣是天生忠义之士,宁折不弯也就罢了。
可他偏偏不是。
谁都知道,武承嗣并不是个硬骨头,当年武则天无人可用,因此将他和武三思等人从岭南召回。他也算是在岭南吃尽了苦头,如今好不容易荣华富贵,又怎么会愿意让来俊臣破坏了?
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明白,自己有今日,不过也是靠着姑姑武则天。
若是武则天怀疑他们有异心……武承嗣的眉头皱了起来。
太后在洛水得到了一幅神图,说天降祥瑞,说要亲临洛水祭天,感谢上天赐她审图。太后祭天之后,还打算在明堂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因此要求各州的都督刺史,以及皇室宗亲外戚全部都要参加。
太后的命令颁发之后,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虽然命令已经颁布了,可是太后祭天还在几个月之后呢。可太后一语激起千重浪,百姓自然是没什么感觉,朝堂离他们都远得很,只要他们无风无浪,能吃饱睡好就什么都好说。关键是各方蠢蠢欲动的势力在听到太后的命令之后,有的已经按捺不住了。
李敬业此时正在陪同李宸在白马寺中上香。
说起来,李敬业已经许久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这位小公主接触过了。他的目光锁在佛堂中那个窈窕的身影,她这般大张旗鼓摆了公主仪仗出来,还特地指明要他前来护送。李敬业不可避免地想起好几年前,那时先帝尚未驾崩,她也是这般摆了公主仪仗,要他护送去不羡园。然后这个小公主在不羡园中,问他是否愿意为她所用。
对李宸的问题,李敬业一直都在回避,也不愿意去想。直到后来,他在边疆收到了一封来自李贤的亲笔书信。李贤在书信中并未多言什么,只说他如今处境艰难,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永昌公主是可信之人,让他听从公主安排,切勿一意孤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