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大楚朝通常都会有四位宰执官,但即使这个人数再翻一倍,也不可能将每一天全国各地送来的奏折都全部处理好。况且身为宰相,要关注的是国家大事,不可能每天都埋头在奏折里。

  所以他们身边势必会有一群专门处理杂事、整理奏折的人存在,这就是中书的书记官。

  将司礼监改组成皇帝的书记处,看似将他们的权力降低了——毕竟从前可称内相,现在却是宰相们可以影响到的书记处了。但实际上真正的变化并不会太大。

  况且平安还不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循序渐进。

  这么一来,短时间内,朝廷对书记处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平安看似让出了权力,但又不算是真的毫无还手之力。

  赵璨不由点头,“可以,就按你的意思来吧。”

  “至于别的那几个衙门,并入朝廷的关系不大。就是掌管兵符这里,还需再斟酌一二。”平安道。

  他对古代的军队制度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法。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军权不论在哪一个朝代,都是非常敏感的东西,要改革也只能慢慢来,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过在平安的计划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这种做法势必要被淘汰,但是军权又需要其他的力量来制衡,所以如何平衡这个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暂时的打算是将兵符交给兵部来掌管。

  “看来你的确是胸有成竹,如此,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办。”赵璨道,“有什么问题只管告诉我,我来解决。”

  “好。”平安道,“剩下的部门,我打算全部并入内侍省,精简人员。最终留在皇宫里的人,不会超过两千人。多出来的这部分人必须安置好。我已经跟郑贵妃商量好,除了一部分打算自谋营生的人之外,她会开设一个服装厂接纳这些人。正好江南和东南那边的棉布丝绸都能供应得上。所以我希望能拿到军队那边的订单。”

  原本军中发放的衣物,一部分由朝廷这边提供,但大部分都会在商家那边采买。许多商户甚至跟军中有了长期的合作。

  只不过这种零散的做法,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做出来的东西,质量也不一。

  平安想做的,就是为服装厂争取到这第一笔订单。有了订单和入账,服装厂才算是真正的立起来了。至于往后如何发展,就是郑贵妃那边要操心的事情了。

  赵璨想了想,道,“可以。只是如此一来,从前跟军中合作的商户,却是不好处理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