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中进士科和明经科是科举的主流,考试内容则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

  其中贴经这个部分从童子试贯穿到会试,相当于是对士子们基本功的考察,所以非常重要。基本上要求全对才能够考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脑子灵活些,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都很容易。

  平安自己不认识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们好像都是有事问度娘,自己能够记得多少却很难说。但平安听说过,钱钟书先生编《管锥编》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任何资料的,全凭记忆力。这样的文学素养简直令人肃然起敬。

  所以说网络的发展,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平安曾经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看到过,在网络发展到极致之后,纸质书籍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存储。之后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因为储存这些资料的服务器被损毁,导致人类文明断层。

  虽然脑洞很大,但是也未必不可能发生。

  扯远了……对于平安来说,他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出口成章,不用翻书就能说得出哪个典故出自某某书,厉害一些的,甚至连第几页第几行都能说得出来。这就省下了大量的翻找资料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编书的效率。

  平安自己做不到,但温家人也好,他们找来的这些才子儒师们也好,对他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好像特别轻松。

  所以平安一开始的时候还能以“顾问”的身份去指点一二,后来发现人人好像都比自己更强,自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一时之间简直生无可恋。

  之后除非是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温老爷子派人过来请他,否则平安轻易不肯过去受这个刺激。

  被戳到短处的人伤不起。

  从来都自诩自己是“脑力工作者”的平安赫然发现,如今自己更适合做的居然是“体力劳动者”。那就是去施工现场监督图书馆的建造工作,同时也考察一下建筑公司这边,看看管理上或者执行上,是否还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

  除此之外,需要平安操心的事情并不多。所以平安陡然发现,自己居然又空闲下来了。

  闲下来的时间,平安就凑到徐文美这里跟他一起消磨。徐文美对他十分嫌弃,“我年纪大了也就罢了,正该颐养天年。你年纪轻轻,整日里跟我混在一起是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