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4 / 7)
看完这个故事,平安只有一个感觉——人不中二枉少年!
不过他跟温老爷子的看法不太一样。
或许傅彦当时对那位未婚妻小姐是有情的,但是他既然选择退出,出门游学,就说明并不是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那种人。否则他应该颓废忧伤,借酒浇愁,每天写些凄凄惨惨的诗句博取同情,最后颓唐潦倒而死,并不会比另外两人的结局好到哪里去。
而他选择的是离家游学,一方面是为了避开这些伤心事,但另一方面,未尝不是已经下定决心,要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自己的学业上去。
而且根据温老爷子所说,傅彦是真的几乎走遍了大楚的山山水水,真正的游学,而不是只是出去跟那些有才名的才子们比试一番,为自己扬名就算了。所以平安觉得,对方在学术上的心思是至诚的。
至于结庐隐居,或许是因为听说了那个女子的死讯,但平安觉得,过了那么多年,少年时朦胧的那点儿情谊还有多少能保留着呢?况且这些年来走过那么多地方,傅彦的心胸想必十分开阔,不会为感情所束缚。
所以不管傅彦住在终南山的原因是什么,平安都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打动他的。
只不过,方式恐怕要变一下了。
平安念头一转,就想到三日后便是上巳节。相传三月初三日是轩辕黄帝的诞辰,又是道教真武大帝寿诞,正值清明过后,柳绿花繁的时节,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
百姓们在这一日于水边饮宴,到郊外踏春,之后甚至逐渐演变成青年男女相亲的节日。——平安发现好像不管什么节日,最后都有可能演变成变相的情人节。对于青年男女们孜孜不倦谈恋爱的热情,也是服了。
总之在这个节日里,京城里的人人们肯定都会出城去游玩赏春,而终南山上的天机观届时还会举行醮斋活动,求福禳灾,庆祝真武大帝寿诞。到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顺便登山,到道观里上一炷香。
这么热闹的节日,终南山上住着的那些人,多少也会有所意动,出门行走。这样一来,平安就可以直接见到傅彦,而不需要经由学生们通报了。
只要见了面,平安就有五六成的把握说服他。看起来不高,但是已经值得一试了。
于是平安又赶紧进宫去请假,向皇帝汇报一下自己的打算。
结果平安一提到这个话题,皇帝也跟着意动起来,似乎很想趁着天气晴好,自己也出城去逛逛。不过在这种人多杂乱的日子,又是在城外山上,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没有人会允许皇帝这样胡闹。
↑返回顶部↑
不过他跟温老爷子的看法不太一样。
或许傅彦当时对那位未婚妻小姐是有情的,但是他既然选择退出,出门游学,就说明并不是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那种人。否则他应该颓废忧伤,借酒浇愁,每天写些凄凄惨惨的诗句博取同情,最后颓唐潦倒而死,并不会比另外两人的结局好到哪里去。
而他选择的是离家游学,一方面是为了避开这些伤心事,但另一方面,未尝不是已经下定决心,要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自己的学业上去。
而且根据温老爷子所说,傅彦是真的几乎走遍了大楚的山山水水,真正的游学,而不是只是出去跟那些有才名的才子们比试一番,为自己扬名就算了。所以平安觉得,对方在学术上的心思是至诚的。
至于结庐隐居,或许是因为听说了那个女子的死讯,但平安觉得,过了那么多年,少年时朦胧的那点儿情谊还有多少能保留着呢?况且这些年来走过那么多地方,傅彦的心胸想必十分开阔,不会为感情所束缚。
所以不管傅彦住在终南山的原因是什么,平安都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打动他的。
只不过,方式恐怕要变一下了。
平安念头一转,就想到三日后便是上巳节。相传三月初三日是轩辕黄帝的诞辰,又是道教真武大帝寿诞,正值清明过后,柳绿花繁的时节,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
百姓们在这一日于水边饮宴,到郊外踏春,之后甚至逐渐演变成青年男女相亲的节日。——平安发现好像不管什么节日,最后都有可能演变成变相的情人节。对于青年男女们孜孜不倦谈恋爱的热情,也是服了。
总之在这个节日里,京城里的人人们肯定都会出城去游玩赏春,而终南山上的天机观届时还会举行醮斋活动,求福禳灾,庆祝真武大帝寿诞。到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顺便登山,到道观里上一炷香。
这么热闹的节日,终南山上住着的那些人,多少也会有所意动,出门行走。这样一来,平安就可以直接见到傅彦,而不需要经由学生们通报了。
只要见了面,平安就有五六成的把握说服他。看起来不高,但是已经值得一试了。
于是平安又赶紧进宫去请假,向皇帝汇报一下自己的打算。
结果平安一提到这个话题,皇帝也跟着意动起来,似乎很想趁着天气晴好,自己也出城去逛逛。不过在这种人多杂乱的日子,又是在城外山上,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没有人会允许皇帝这样胡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