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有人斜里一枪刺来,孙策就地一滚,沾了满身的鲜血,他顺手捡起丢在战士身体旁的长刀,满脸嫌弃地握在手里掂了掂,自言自语道:“凑合吧,兄弟,想让我给你报仇,也不给我留点好东西。”

  持枪那人穿着身灰扑扑的衣袍,身上披着甲片,乍一看和普通士兵没什么两样,但是当他缓缓站起来横枪在前时,一种久经沙场战伐果敢的气场自然而然地从他身上体现了出来。

  这是个人物。孙策默默地想,他正思考该怎么跟对方打招呼介绍一下自己的时候,对方先开口了。

  “在下徐荣,”那人淡淡地说:“你是孙文台的儿子。”

  不是问号,而是表示确定的句号。

  “徐荣?”孙策的舌尖轻轻吐出一个名字,他眯起眼睛,谨慎地后撤半步,摆出一个十分郑重的抱拳姿势:“我知道你。”

  徐荣曾经是董卓的手下。在吕布谋反的过程中,身为禁军统领的徐荣叛变去了帝党一方,给予了董卓党严重的打击。这件事情之后,徐荣就成了一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人,他曾经多次从吕布、段煨、袁绍等人手中保护过皇帝的尊严,在刘协手下很是受重视。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刘协没钱没情商没智商,他有限的智慧都投入到了无尽的跟沈娴作对的活动中去,分配到其他地方的就变得十分可怜。

  所以刘协其实很不招下属待见,除非是真正的死忠分子。

  就比如徐荣。

  有些事情就是那么奇怪,人的性格真是太奇妙了——杨彪作为一个满朝廷都知道他真实身份的帝党忠实骨干,曾经立志要协助刘协攘除奸雄兴复汉室。然而在愈发严峻的情况之下,在家族的威胁、在被滔天的权势诱惑腐蚀中,杨彪这个“帝党第一人”终究还是没忍住,最后干脆光明正地大叛变了革命,成为一名谁都想骂他两句的投机倒把分子。

  反倒是徐荣这种从来不把“兴复汉室”当口号挂在嘴边,每天就默默地上下班,在暗中拱卫刘协的安危,全篇没什么存在感的小人物,从头到尾都贯彻了自己的信念和坚持。

  开始跟着董卓的时候,徐荣对董卓残暴的行为很不满意,为此他自愿交出禁卫军的兵权,带领杨彪和贾诩为吕布打开了城门。后来吕布的行事愈发乖戾,除了不强抢民女之外与董卓几乎无二,为了拯救倒霉的皇帝于水火之中,徐荣又把他名义上的老大吕布给逼出了长安城。

  孙策是很佩服徐荣的,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敢逆流而上做出这种决定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在董吕二人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不是谁都有勇气在对方气焰熏天时抛弃三观有问题的原主、重新为自己找个至少看起来正直的老板的。而且在刘协身边跟了这么多年,徐荣的决定每次都看似以卵击石,但他每次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全护住皇帝。

  “徐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孙策的目光掠过了满地的伤兵和死尸,最后停在了徐荣的脸上:“这些都是自己人,您却把他们全杀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