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既然我已经选择,那就不要再为身后那些虚名而惶惶不可终日。

  曾毓送了一副牡丹图给余柏林,上面题诗道“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余柏林看着那一副牡丹图,闭门沉思许久。

  曾毓以牡丹比喻余柏林心中坚持。牡丹被人誉为天香国色,以喻余柏林心中对文学不沾染尘埃的坚持。

  但这种坚持再好看,再高洁,与人与国又有何用?只不过说起来让人夸赞一声而已。

  枣花虽小,桑叶虽柔,但它们能结出果实果腹,能让桑蚕吐丝制衣御寒。我等读书人,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君王、为了黎民?

  文人手中的笔,本来就是为了自己“平天下”的目的而磨砺。

  余柏林对牡丹图和题诗观想许久,终于茅塞顿开,走出迷障。

  是他想岔了。

  先别提穿越前后社会背景不同,就算是后世,文人手中的笔,又何止是消遣?

  不过是后世多用白话文,其用来抒发自己目的的文章也是白话文罢了。国学那时候是国之瑰宝,是技艺,是修养,是艺术品。所以才会超脱世俗之上。

  而现在,诗词歌赋,都是世人惯用抒发感情的手段而已,并没有后世赋予的诸多意义。

  就像是后世放在博物馆中严加看守的国之珍宝,在现在,不过是随处可见的官窑花瓶,对于富贵人家,也就是插花摆设这一种用途而已。

  余柏林想通之后,以“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一句诗回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