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6 / 7)
事到如今柳惜妍也懒得再否认躲避,“是啊,一年多前,拉车的马惊了,我在马车里东倒西歪,惊惶无措,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就在这时,我看见他矫健的身影,好像天神一般勒住惊马,从那一刻起我就把他烙在心里了。”她自嘲地笑笑,“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中意的是二姐。再说了,也是我痴心妄想,我不过是御史府中的一个庶女,不比二姐是嫡出,又哪里高攀得上他。”
赵大玲心中很是自责,柳惜妍是她在这个异世结交的唯一一个朋友,她却没有及时意识到柳惜妍对萧翊的感情,还阴差阳错地鼓动萧翊去追求柳惜慈。今日看来,柳惜妍对萧翊已是情根深种,她不好对柳惜妍说出萧翊追求柳惜慈的实情,只有鼓励她,“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你也不是没有机会。晋王只是因为二小姐的《莲赋》而对她产生好奇之心,也不见得就是真心倾慕。”
柳惜妍落寞一笑,“幸福靠自己争取?可是我的婚事全由祖母和嫡母做主,又哪有半分能由得自己。只盼着夫家境殷实,相公温和体贴,婆母别太挑剔,对于我这样的庶女来说,就算是好归宿了。”
柳惜妍说完,微红着眼睛走开了。赵大玲站在当地久久未动,这个时空里的女子地位如此低下,所求不过是一个说得过去的亲事,如此看来,御史府的小姐还不如她这个扫地丫鬟自由。
连着两天,两位皇子都出现在御史府,这件事引起了朝中的关注,也让柳御史炙手可热起来。今日潘皇后身体不适,萧衍留在宫中探望母亲,萧翊终于能够避开萧衍的视线找长生聊聊朝政。
没有萧衍在一旁监视,萧翊找机会借口腹痛,拐到柴房向长生求教,“江南水患,皇上已下旨赈灾,让江南知府开仓救济灾民,并让工部的杜如海利用冬季无雨的季节,督办修建堤坝,防止来年再有水患。北部旱情,庄稼都干涸在地中,圣上也让朝臣集思广益,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尽量减少干旱的损失。”
长生微蹙着眉头,“江南知府万祯和杜如海是儿女亲家,万祯的女儿嫁给了杜如海的次子为妻。两个人属于一丘之貉,万祯官声极差,江南一带的官场乌烟瘴气,买官卖官形成风气,我曾听闻一千两银子便能买个知县做做,官员只知道鱼肉百姓,中饱私囊,我父亲在时,曾想弹劾万祯,但是这个人很狡猾,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将京城中的官吏上下都打点到了,背后又有杜如海撑腰,因此上一次让他全身而退。此番赈灾,朝廷至少会拨银十万两,并发粮草到受灾严重的地区。万祯肯定会在救灾和粮草上做手脚,你可以派亲信扮作灾民,到江南一带打探情况,务必要抓住确凿证据。受灾最严重的玉山县,知县尹正奇为人耿直,因看不惯万祯一伙人,从不阿臾奉承,虽然政绩斐然,受当地百姓爱戴,但任知县十五年从未升迁,还多次被万祯打压,你的人可以找他帮忙。另外杜如海这边,修缮堤坝对他而言又是大赚一笔的好买卖,他上次为保性命,将手头的银子都孝敬给萧衍了,这次肯定会忍不住要伸手。杜如海的事,你找户部尚书谭长松,户部会按照皇上旨意发银子,让谭国舅在这批银两上做出不显眼的记号,方便后面指证杜如海。”
长生一口气说了很多话,萧翊掏出小本子来都一一记了,他用的是硬一些的草纸订的小本子,笔也是炭条包着布做的,都是赵大玲给他的,因为用的顺手,所以写字飞快,又有速记的底子,因此长生说完,萧翊就都记下来了。
☆、第95章 谋划
长生问萧翊,“你手边可有可信赖的能人义士,就我所知杜如海在府中有一个地下的仓库是专门用来存放银两的,若是能找到一个侦查好手,就能摸清他地库的位置和银两的数目。”
萧翊拍拍自己的胸脯,“打探杜如海家藏银的事儿我亲自去做。没人比我更懂得侦察,现代的军/校里有侦察和反侦察的课程,我在那里受过专门训练,复杂的密码锁我都能打开,更别提这个时空里的铜锁了。给我一根方便面,我连皇宫珍宝库的大门都能打开。”
长生看向赵大玲,赵大玲点点头,表示萧翊所言不虚。当然方便面开锁属于吹牛胡说,但是赵大玲相信萧翊的能力,特/种兵不是白当的。
长生凝神思索了一下,“你要是有把握就去探一探,不过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这件事要设计万全,你在杜府内的银库里制造出动静来,让杜如海警觉,此人胆小谨慎,得知银库暴露肯定会想办法将这些银子转移,你派人盯紧杜府,发现异动可以制造出混乱,将他的家底公布于众。”
江南的洪涝说完了,北部干旱也是棘手的事儿,眼见快到丰收的季节,却突遇大旱,麦子没有灌浆,都是干瘪的,农民只有挑水浇地,却是杯水车薪,一筹莫展。
赵大玲曾在农村实习过,“可以建水车,将江河里的水抽到地里灌溉,既节省人力,又能抢在秋收前解决土地干旱的问题。当然这只能是在靠近江河湖泊的地方实行,远一点儿的地方可以用竹筒或者木槽将水引过去,内陆没水的地方,还是不行。”
↑返回顶部↑
赵大玲心中很是自责,柳惜妍是她在这个异世结交的唯一一个朋友,她却没有及时意识到柳惜妍对萧翊的感情,还阴差阳错地鼓动萧翊去追求柳惜慈。今日看来,柳惜妍对萧翊已是情根深种,她不好对柳惜妍说出萧翊追求柳惜慈的实情,只有鼓励她,“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你也不是没有机会。晋王只是因为二小姐的《莲赋》而对她产生好奇之心,也不见得就是真心倾慕。”
柳惜妍落寞一笑,“幸福靠自己争取?可是我的婚事全由祖母和嫡母做主,又哪有半分能由得自己。只盼着夫家境殷实,相公温和体贴,婆母别太挑剔,对于我这样的庶女来说,就算是好归宿了。”
柳惜妍说完,微红着眼睛走开了。赵大玲站在当地久久未动,这个时空里的女子地位如此低下,所求不过是一个说得过去的亲事,如此看来,御史府的小姐还不如她这个扫地丫鬟自由。
连着两天,两位皇子都出现在御史府,这件事引起了朝中的关注,也让柳御史炙手可热起来。今日潘皇后身体不适,萧衍留在宫中探望母亲,萧翊终于能够避开萧衍的视线找长生聊聊朝政。
没有萧衍在一旁监视,萧翊找机会借口腹痛,拐到柴房向长生求教,“江南水患,皇上已下旨赈灾,让江南知府开仓救济灾民,并让工部的杜如海利用冬季无雨的季节,督办修建堤坝,防止来年再有水患。北部旱情,庄稼都干涸在地中,圣上也让朝臣集思广益,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尽量减少干旱的损失。”
长生微蹙着眉头,“江南知府万祯和杜如海是儿女亲家,万祯的女儿嫁给了杜如海的次子为妻。两个人属于一丘之貉,万祯官声极差,江南一带的官场乌烟瘴气,买官卖官形成风气,我曾听闻一千两银子便能买个知县做做,官员只知道鱼肉百姓,中饱私囊,我父亲在时,曾想弹劾万祯,但是这个人很狡猾,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将京城中的官吏上下都打点到了,背后又有杜如海撑腰,因此上一次让他全身而退。此番赈灾,朝廷至少会拨银十万两,并发粮草到受灾严重的地区。万祯肯定会在救灾和粮草上做手脚,你可以派亲信扮作灾民,到江南一带打探情况,务必要抓住确凿证据。受灾最严重的玉山县,知县尹正奇为人耿直,因看不惯万祯一伙人,从不阿臾奉承,虽然政绩斐然,受当地百姓爱戴,但任知县十五年从未升迁,还多次被万祯打压,你的人可以找他帮忙。另外杜如海这边,修缮堤坝对他而言又是大赚一笔的好买卖,他上次为保性命,将手头的银子都孝敬给萧衍了,这次肯定会忍不住要伸手。杜如海的事,你找户部尚书谭长松,户部会按照皇上旨意发银子,让谭国舅在这批银两上做出不显眼的记号,方便后面指证杜如海。”
长生一口气说了很多话,萧翊掏出小本子来都一一记了,他用的是硬一些的草纸订的小本子,笔也是炭条包着布做的,都是赵大玲给他的,因为用的顺手,所以写字飞快,又有速记的底子,因此长生说完,萧翊就都记下来了。
☆、第95章 谋划
长生问萧翊,“你手边可有可信赖的能人义士,就我所知杜如海在府中有一个地下的仓库是专门用来存放银两的,若是能找到一个侦查好手,就能摸清他地库的位置和银两的数目。”
萧翊拍拍自己的胸脯,“打探杜如海家藏银的事儿我亲自去做。没人比我更懂得侦察,现代的军/校里有侦察和反侦察的课程,我在那里受过专门训练,复杂的密码锁我都能打开,更别提这个时空里的铜锁了。给我一根方便面,我连皇宫珍宝库的大门都能打开。”
长生看向赵大玲,赵大玲点点头,表示萧翊所言不虚。当然方便面开锁属于吹牛胡说,但是赵大玲相信萧翊的能力,特/种兵不是白当的。
长生凝神思索了一下,“你要是有把握就去探一探,不过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这件事要设计万全,你在杜府内的银库里制造出动静来,让杜如海警觉,此人胆小谨慎,得知银库暴露肯定会想办法将这些银子转移,你派人盯紧杜府,发现异动可以制造出混乱,将他的家底公布于众。”
江南的洪涝说完了,北部干旱也是棘手的事儿,眼见快到丰收的季节,却突遇大旱,麦子没有灌浆,都是干瘪的,农民只有挑水浇地,却是杯水车薪,一筹莫展。
赵大玲曾在农村实习过,“可以建水车,将江河里的水抽到地里灌溉,既节省人力,又能抢在秋收前解决土地干旱的问题。当然这只能是在靠近江河湖泊的地方实行,远一点儿的地方可以用竹筒或者木槽将水引过去,内陆没水的地方,还是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