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3 / 7)
赵大玲将手里的扁担扔在地上,浑身好像脱力一般,只想扑在地上大哭一场。友贵家的握着她的胳膊,“行了闺女,回屋去吧。回头娘去劝劝长生,别往心里去,人这一辈子谁没点儿糟心的事儿呢?凡事儿看开点儿,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赵大玲本以为友贵家的会怪她替长生说话,坏了自己的闺誉,却不成想友贵家的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一时百感交集。
友贵家的向叽叽喳喳议论的人群挥手道:“没领饭的赶紧进屋领饭,领了饭的就散了吧,别一天到晚的嚼老婆舌根子,有意思么!”
可是大家刚看完这么一出大戏,哪里舍得走,都站在院子里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痛骂奎六儿不是个东西,有的鄙夷长生的身份。
赵大玲惶然地看着一直紧闭着的柴房门,知道那一道薄薄的门板根本挡不住任何的声浪,她恨不得能堵住大家的嘴,或者是冲进去堵住长生的耳朵。赵大玲只觉得自己的心酸楚得要碎了一样,为什么他那么好的人却遭受这么多的不公与伤害。她不敢想此刻的长生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羞辱让他如何承受。
紧闭的柴房门“吱嘎”一声打开,嗡嗡作响的人群顿时禁声,大家的目光都望向柴门。
长生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黑色的粗布短裳,瘦削的脊背挺得笔直,好像严寒中的松柏,并没有被积雪压弯了腰。他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却神色平静,水晶一般剔透的目光扫过众人,落在赵大玲和友贵家的身上,沉声道:“谢谢赵伯母和赵姑娘为我所做的一切。你们不用为我担心,既然我选择活下来,就知道我会面对什么。我是官奴,曾经被卖到了楚馆,也许我的身体污秽不堪,但是我的灵魂并不卑贱。”
说完这句话,长生越过人群到屋角拿出水桶,如常地去井边打水。八卦的乐趣在于朦朦胧胧一知半解,再以讹传讹添油加醋,如今当事人都说直白了,八卦也就失去了意义。众人无趣地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赵大玲透过朦胧的泪光看着长生挺直的背影,这样的长生让人心疼也让人钦佩。
出了正月,老爷为四少爷请了一位老学究做西席,按照岁数来说,四少爷已经算是启蒙晚的了。主要是因为老夫人和夫人一直溺爱四少爷,怕他吃不得读书的苦,所以一直说他还小,直到御史老爷吹胡子瞪眼,拍着桌子说夫人慈母多败儿,夫人这才不情不愿地让收拾了一间外院的书房。
读书就要有伴读,一来给四少爷作伴,营造一个学习的气氛,二来四少爷若是惹先生不高兴了,也有伴读当替罪羊,替四少爷受罚。夫人发话,让府里几个年岁差不多的孩子明天一早都到夫人跟前,夫人要亲自相看。
友贵家的从马管家那里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得一整天都走路发飘,逢人就说,“我家大柱子要出息了,这孩子随他爹赵友贵,从小就聪明机灵,肯定能被夫人相中,留下做四少爷的伴读。以后我们赵家也要出个耍笔杆子的人了!”
来领饭的齐妈撇嘴,“府里好几个孩子呢,铁蛋,二牛都在选,也不一定就是你家的大柱子。再说了,即便当上四少爷的伴读,也只是给少爷铺纸磨墨,离自己有学问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友贵家的冲齐妈翻了个白眼,“你那是眼热吧,你家只有几个丫头片子,没有这么大的小子,想奔这高枝儿也奔不上。给少爷铺纸磨墨的怎么了?将来就是四少爷的亲随,大好的前程等着我家柱子呢。”
友贵家的得意洋洋,仿佛大柱子已经功成名就。齐妈因没有儿子而在友贵家的面前落了下风,也没的说嘴,只能气哼哼地走了。友贵家的第一次让齐妈哑口无言,自然是更加意气风发。到晚间赵大玲回来,友贵家的忙不迭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你兄弟要发达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以后柱子出息了,也能关照着你不受人欺负,这样我就是即刻闭眼也甘心了。”
长生挑了水进屋,赵大玲扫了一眼,满意地看到他穿着新做的鞋,虽然鞋面有点儿歪,但是肯定暖和。长生放下水桶要出去,却被友贵家的叫住,按坐在凳子上,“来来来,婶子看你好歹是读过书的样子,你教教柱子,明天夫人若是问起什么来,怎么回答比较好。”又扭着一直舞刀耍剑的大柱子耳朵把他拎过来,“就知道玩,说正经的,跟你长生哥好好练练,明天怎么回夫人的话。”
↑返回顶部↑
赵大玲本以为友贵家的会怪她替长生说话,坏了自己的闺誉,却不成想友贵家的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一时百感交集。
友贵家的向叽叽喳喳议论的人群挥手道:“没领饭的赶紧进屋领饭,领了饭的就散了吧,别一天到晚的嚼老婆舌根子,有意思么!”
可是大家刚看完这么一出大戏,哪里舍得走,都站在院子里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痛骂奎六儿不是个东西,有的鄙夷长生的身份。
赵大玲惶然地看着一直紧闭着的柴房门,知道那一道薄薄的门板根本挡不住任何的声浪,她恨不得能堵住大家的嘴,或者是冲进去堵住长生的耳朵。赵大玲只觉得自己的心酸楚得要碎了一样,为什么他那么好的人却遭受这么多的不公与伤害。她不敢想此刻的长生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羞辱让他如何承受。
紧闭的柴房门“吱嘎”一声打开,嗡嗡作响的人群顿时禁声,大家的目光都望向柴门。
长生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黑色的粗布短裳,瘦削的脊背挺得笔直,好像严寒中的松柏,并没有被积雪压弯了腰。他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却神色平静,水晶一般剔透的目光扫过众人,落在赵大玲和友贵家的身上,沉声道:“谢谢赵伯母和赵姑娘为我所做的一切。你们不用为我担心,既然我选择活下来,就知道我会面对什么。我是官奴,曾经被卖到了楚馆,也许我的身体污秽不堪,但是我的灵魂并不卑贱。”
说完这句话,长生越过人群到屋角拿出水桶,如常地去井边打水。八卦的乐趣在于朦朦胧胧一知半解,再以讹传讹添油加醋,如今当事人都说直白了,八卦也就失去了意义。众人无趣地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赵大玲透过朦胧的泪光看着长生挺直的背影,这样的长生让人心疼也让人钦佩。
出了正月,老爷为四少爷请了一位老学究做西席,按照岁数来说,四少爷已经算是启蒙晚的了。主要是因为老夫人和夫人一直溺爱四少爷,怕他吃不得读书的苦,所以一直说他还小,直到御史老爷吹胡子瞪眼,拍着桌子说夫人慈母多败儿,夫人这才不情不愿地让收拾了一间外院的书房。
读书就要有伴读,一来给四少爷作伴,营造一个学习的气氛,二来四少爷若是惹先生不高兴了,也有伴读当替罪羊,替四少爷受罚。夫人发话,让府里几个年岁差不多的孩子明天一早都到夫人跟前,夫人要亲自相看。
友贵家的从马管家那里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得一整天都走路发飘,逢人就说,“我家大柱子要出息了,这孩子随他爹赵友贵,从小就聪明机灵,肯定能被夫人相中,留下做四少爷的伴读。以后我们赵家也要出个耍笔杆子的人了!”
来领饭的齐妈撇嘴,“府里好几个孩子呢,铁蛋,二牛都在选,也不一定就是你家的大柱子。再说了,即便当上四少爷的伴读,也只是给少爷铺纸磨墨,离自己有学问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友贵家的冲齐妈翻了个白眼,“你那是眼热吧,你家只有几个丫头片子,没有这么大的小子,想奔这高枝儿也奔不上。给少爷铺纸磨墨的怎么了?将来就是四少爷的亲随,大好的前程等着我家柱子呢。”
友贵家的得意洋洋,仿佛大柱子已经功成名就。齐妈因没有儿子而在友贵家的面前落了下风,也没的说嘴,只能气哼哼地走了。友贵家的第一次让齐妈哑口无言,自然是更加意气风发。到晚间赵大玲回来,友贵家的忙不迭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你兄弟要发达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以后柱子出息了,也能关照着你不受人欺负,这样我就是即刻闭眼也甘心了。”
长生挑了水进屋,赵大玲扫了一眼,满意地看到他穿着新做的鞋,虽然鞋面有点儿歪,但是肯定暖和。长生放下水桶要出去,却被友贵家的叫住,按坐在凳子上,“来来来,婶子看你好歹是读过书的样子,你教教柱子,明天夫人若是问起什么来,怎么回答比较好。”又扭着一直舞刀耍剑的大柱子耳朵把他拎过来,“就知道玩,说正经的,跟你长生哥好好练练,明天怎么回夫人的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