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有良案牵涉甚光,待秋决过后,朝廷定会余出不少空缺。自古有举孝廉之说,品德高尚者为官乃是尧舜禹汤的传承。朝廷正当用人之际,才德兼备者,自可不受八股之拘泥。”

  扶着龙椅的皇帝眼睛亮了,他主张朝政最大的阻力是什么?不是撤不掉太上皇的人手,而是撤掉后自己没有人手可用。

  朝臣,最基本都得是科举出身。太上皇开过多少次科举?他才开过几次?他手里压根就无人可用!

  而举孝廉,以才择人的方式,稍微运作下就能帮他解决面前困境。不说近处,从长远看,举荐制与科举制并行,也能最大程度地拔擢英才。

  “容我再想想。”

  舅舅已经动摇了!心里跟明镜似得,陆景渊再加一把火:“江南布政的源头在于贪腐,胡九龄最不缺的便是银子,他这种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去贪。”

  “不是这回事,那些朝中老臣……”

  “侄儿已是侯爵,若再进一步未免太过打眼,到时免不得落人口实。实不相瞒,侄儿倾心于胡家姑娘,愿以本次青城之行及吴有良贪腐案的功劳,为其父谋一份功名。”

  后面那桩功绩可是景渊拿命钓出来的大鱼,为此母后和皇姐几次哭红了眼。

  “成交!”皇帝无比痛快地说道。

  ☆、第141章

  陆景渊如何在宫里同皇上斗(暗)智(箱)斗(操)勇(作),阿瑶是丝毫不知。这会她已经进了公主府正房的明堂,在下首正襟危坐。

  虽然心下清楚大长公主不会轻易退货,但事到临头她还是忍不住紧张。刚才来的路上,从锦缎胡同到朱雀大街,沿路由鳞次栉比的商铺到普通四合院,再到墙高院深的大宅门,宅邸所居人家所处阶层一目了然。

  询问之下,长公主派来的丫鬟同她说起宅门中居住的都是何许人也。越是靠近公主府的宅子,所居之人官职越发显要。紧挨着公主府那家,乃是一位掌握实权的国公爷。

  “齐国公如今位列宰辅,国公府几位公子皆是钟灵毓秀之辈。皇上为公主选宅子时,特意选在了国公府边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