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 / 7)
齐妃被贬为庶人之事,一经传出,前朝后宫均是震惊不已。而永坤也在齐妃被贬后的第三日,悄无声息地下葬了,他的死因是病逝,算是保全了他祖母和父亲最后的一丝颜面。
如此,又过一月,雍正二年的春节如期而来。
今年陪着胤禛守岁的是年若兰。
两人站在乾清宫的大门外,看着天上日头缓缓升起。
“又是一年了。”胤禛感概道。
“是!”年若兰点了点头,在晨曦的还不甚明亮的昏暗光线下她主栋抬起手握住了胤禛的:“雍正三年,一定会是个顺利太平之年。”胤禛淡然一笑,反手用力一握,两人十指交缠,心中却一片宁静。
虽然年若兰的愿望是无比美好的,不过现实却是,在雍正三年二月的时候,西垂再起战事,胤禛下旨命年羹尧为大将军,亲往西垂平定战乱。十分明显,对于此战,无论是胤禛还是年羹尧都是早有准备且信心满满胜券在握。
“娘娘可听闻一个消息?关于小李氏的那个?”
年若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
原来那日,齐妃被贬为庶人,作为参与到此事件的小李氏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胤禛本打算将其处死,不过隆科多却为小李氏特意上书求情,看在他的份上,小李氏这才免于死亡,然而死罪可免可免活罪难逃,小李氏就这样去了慎刑司,偏偏几日前外头又传来消息,说是三阿哥心中放不下小李氏,总会时不时的与其前往越会,如今,竟让小李氏腹中有了自己的子嗣;弘时大喜,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上书胤禛,希望看在皇嗣的份上宽宥小李氏。
“三阿哥是糊涂了。”年若兰十分不以为然地说道:“齐妃便贬,他如今在朝堂之上全靠其岳丈扶持,如今却不与栋鄂氏一条心,反而处处宠爱那个小李氏,再有,皇上表面不显,但对隆科多插手此已是心怀不满,三阿哥却不以为戒反而与小李氏有了孩子,这还真是……”
“这还真是自绝于陛下。”司棋笑嘻嘻地说道。在他看来三阿哥犯的错越多,对她们家四阿哥就越有利,司棋巴不得弘时一路糊涂下去,最后彻底被胤禛厌弃才好呢!
年若兰闻言也是微微一笑,脸上闪过若有所思的表情。自胤禛登基为帝后,朝堂上有两人便隐隐开始争锋起来,一者便是隆科多。二者便是年羹尧。这两人都是胤禛曾经赖为臂膀的基石,双发却因为性格,政见等分歧矛盾越来越多,至如今,虽不到图穷匕见的程度,但火药味却是不轻的。然而,与越来越高调的隆科多不同,年羹尧先择了一种更为低调的处事方法,其表现之一就是他没有插手过后宫之事,无论是上半年的妖孽事件,还是下半年的永坤之死,起码在明面上年羹尧全程都是沉默而低调的。而隆科多则是越渐高调,不但把李四儿那个远方表妹送给了弘时隐隐有其结盟的意思,他的府上更是每日宾客盈门,李四儿端着正方太太的架势也极是目中无人,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京城中的夫人们。
“烈火烹油鲜花着紧。”年若兰想起自家哥哥曾经送过来了两封信件,脸上露出冷笑之色:“且让他们折腾去吧,跳的越高摔的越惨。”
年羹尧率领两万大军共赴西垂之后的二十二天,前线传来吉报,年羹尧率军斩敌六百,再过两日,又传吉报年羹尧率军斩敌一千两百余人,再过五日,捷报又传,年羹尧率军斩敌三千七百一十七人,西垂大捷。如此,年羹尧率领清军,几乎以势不可当之勇,一路过关斩将,几乎无人可堪一回之战,堪称所相匹敌。
↑返回顶部↑
如此,又过一月,雍正二年的春节如期而来。
今年陪着胤禛守岁的是年若兰。
两人站在乾清宫的大门外,看着天上日头缓缓升起。
“又是一年了。”胤禛感概道。
“是!”年若兰点了点头,在晨曦的还不甚明亮的昏暗光线下她主栋抬起手握住了胤禛的:“雍正三年,一定会是个顺利太平之年。”胤禛淡然一笑,反手用力一握,两人十指交缠,心中却一片宁静。
虽然年若兰的愿望是无比美好的,不过现实却是,在雍正三年二月的时候,西垂再起战事,胤禛下旨命年羹尧为大将军,亲往西垂平定战乱。十分明显,对于此战,无论是胤禛还是年羹尧都是早有准备且信心满满胜券在握。
“娘娘可听闻一个消息?关于小李氏的那个?”
年若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
原来那日,齐妃被贬为庶人,作为参与到此事件的小李氏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胤禛本打算将其处死,不过隆科多却为小李氏特意上书求情,看在他的份上,小李氏这才免于死亡,然而死罪可免可免活罪难逃,小李氏就这样去了慎刑司,偏偏几日前外头又传来消息,说是三阿哥心中放不下小李氏,总会时不时的与其前往越会,如今,竟让小李氏腹中有了自己的子嗣;弘时大喜,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上书胤禛,希望看在皇嗣的份上宽宥小李氏。
“三阿哥是糊涂了。”年若兰十分不以为然地说道:“齐妃便贬,他如今在朝堂之上全靠其岳丈扶持,如今却不与栋鄂氏一条心,反而处处宠爱那个小李氏,再有,皇上表面不显,但对隆科多插手此已是心怀不满,三阿哥却不以为戒反而与小李氏有了孩子,这还真是……”
“这还真是自绝于陛下。”司棋笑嘻嘻地说道。在他看来三阿哥犯的错越多,对她们家四阿哥就越有利,司棋巴不得弘时一路糊涂下去,最后彻底被胤禛厌弃才好呢!
年若兰闻言也是微微一笑,脸上闪过若有所思的表情。自胤禛登基为帝后,朝堂上有两人便隐隐开始争锋起来,一者便是隆科多。二者便是年羹尧。这两人都是胤禛曾经赖为臂膀的基石,双发却因为性格,政见等分歧矛盾越来越多,至如今,虽不到图穷匕见的程度,但火药味却是不轻的。然而,与越来越高调的隆科多不同,年羹尧先择了一种更为低调的处事方法,其表现之一就是他没有插手过后宫之事,无论是上半年的妖孽事件,还是下半年的永坤之死,起码在明面上年羹尧全程都是沉默而低调的。而隆科多则是越渐高调,不但把李四儿那个远方表妹送给了弘时隐隐有其结盟的意思,他的府上更是每日宾客盈门,李四儿端着正方太太的架势也极是目中无人,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京城中的夫人们。
“烈火烹油鲜花着紧。”年若兰想起自家哥哥曾经送过来了两封信件,脸上露出冷笑之色:“且让他们折腾去吧,跳的越高摔的越惨。”
年羹尧率领两万大军共赴西垂之后的二十二天,前线传来吉报,年羹尧率军斩敌六百,再过两日,又传吉报年羹尧率军斩敌一千两百余人,再过五日,捷报又传,年羹尧率军斩敌三千七百一十七人,西垂大捷。如此,年羹尧率领清军,几乎以势不可当之勇,一路过关斩将,几乎无人可堪一回之战,堪称所相匹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