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6 / 7)
季秋过来干活时,因心里想着这事,一直刨着一块板没停下来。仲勤起身喝水,见弟弟这般,他过去敲了敲板,“季秋,你想啥想得这般出神,这板子不能再刨了,太薄不结实。”
季秋惊醒了过来,“哦,瞧我,被梅儿刚才一扰,我干活都分心了。二哥,你听说金芝儿一家子都搬去县里的事么?”
仲勤笑了笑,“昨儿个就知道了,他们过得好咱们该高兴啊。咋了,不会是弟妹撺掇着你也去县里么?”
季秋讪讪一笑,“可不是么,她眼红县里的体面生活,不过我往这细里一寻思,县里人多钱也多,指不定买卖更好做,二哥你觉得呢?”
仲勤琢磨了一下,点头道:“你说得有些道理,只是……咱们出生就是农家人,过惯了农家日子,呆在自家地盘上心里踏实。”
坐在房门口的金恬把刚才的话都听了去,她瞧了瞧季秋那神色,觉得季秋十之八、九是想去县里的,便道:“三弟,咱在这里做买卖已经熟门熟路了,做的是周边村民们的买卖,县里人多却杂乱,听说还有一些白拿白抢的地痞子,你和梅儿可得想清楚。”
季秋听了这些心里确实不踏实,说:“二嫂,要不咱们两家一起去呗,把爹娘也接去,一大家子在那儿就不怕被人欺负了。再者,你们的黄包车在县里更好卖,外县的人也多,外县的人瞧了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生意。”
金恬却摇了摇头,“我和你二哥怕是去不成,做黄包车离不了木头,也就离不了咱家那小山头。”
仲勤怕去了县里,殷尚会来纠缠金恬,也道:“不去不去,我总不能从县里跑回家来砍树吧。要不……你和弟妹去,站稳了根再把爹娘接去,如何?”
“我和你娘不会去的。”韦老二刚才专注地做车子,没怎么用心听,现在听仲勤说让他老两口跟着季秋去县里,他当即拒绝,“季秋啊,我和你娘年纪大了,还折腾啥呀,芝儿她爹娘是想去县里撑撑脸面,好让杨富贵早点把芝儿娶了,芝儿正正经经地被抬进杨家的门,他们一家子才能沾福。咱家又没人在县里,去凑那个热闹干啥?”
季秋踌躇,二哥二嫂和爹娘都不去,就他和杨梅儿两口子去,他真担心去了后难以立足。
晚上,杨梅儿又给他吹枕边风,还说村里又有两户人家想去县里了,说别人家本是贫困户,穷得一日三餐都吃不饱,穿着破衣烂衫,连狗瞧了都直叫,现在人家要去县里谋好生活。穷人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而自家是做买卖挣大钱的怎么这般守旧不肯前进,以后要是混得还不如人家真叫人笑话了。
季秋辗转反侧了一夜,第二日终于决定要去县里了。
姜氏和韦老二打心眼里希望儿子就在自家门前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可这好日子才过几个月,小儿子儿媳就想奔县里去了,想发大财过富裕的生活。儿子儿媳心气儿高,他们也不好硬拦着,儿子要是混得好,他们也是高兴的。
其实姜氏没拦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县里有两家大私塾,听说前年有中过举人的,而大前年还有一位进京赶考中进士的呢。就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家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她寻思着季秋要是进了县挣了大钱,到时候生了儿子就可以上私塾了。
↑返回顶部↑
季秋惊醒了过来,“哦,瞧我,被梅儿刚才一扰,我干活都分心了。二哥,你听说金芝儿一家子都搬去县里的事么?”
仲勤笑了笑,“昨儿个就知道了,他们过得好咱们该高兴啊。咋了,不会是弟妹撺掇着你也去县里么?”
季秋讪讪一笑,“可不是么,她眼红县里的体面生活,不过我往这细里一寻思,县里人多钱也多,指不定买卖更好做,二哥你觉得呢?”
仲勤琢磨了一下,点头道:“你说得有些道理,只是……咱们出生就是农家人,过惯了农家日子,呆在自家地盘上心里踏实。”
坐在房门口的金恬把刚才的话都听了去,她瞧了瞧季秋那神色,觉得季秋十之八、九是想去县里的,便道:“三弟,咱在这里做买卖已经熟门熟路了,做的是周边村民们的买卖,县里人多却杂乱,听说还有一些白拿白抢的地痞子,你和梅儿可得想清楚。”
季秋听了这些心里确实不踏实,说:“二嫂,要不咱们两家一起去呗,把爹娘也接去,一大家子在那儿就不怕被人欺负了。再者,你们的黄包车在县里更好卖,外县的人也多,外县的人瞧了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生意。”
金恬却摇了摇头,“我和你二哥怕是去不成,做黄包车离不了木头,也就离不了咱家那小山头。”
仲勤怕去了县里,殷尚会来纠缠金恬,也道:“不去不去,我总不能从县里跑回家来砍树吧。要不……你和弟妹去,站稳了根再把爹娘接去,如何?”
“我和你娘不会去的。”韦老二刚才专注地做车子,没怎么用心听,现在听仲勤说让他老两口跟着季秋去县里,他当即拒绝,“季秋啊,我和你娘年纪大了,还折腾啥呀,芝儿她爹娘是想去县里撑撑脸面,好让杨富贵早点把芝儿娶了,芝儿正正经经地被抬进杨家的门,他们一家子才能沾福。咱家又没人在县里,去凑那个热闹干啥?”
季秋踌躇,二哥二嫂和爹娘都不去,就他和杨梅儿两口子去,他真担心去了后难以立足。
晚上,杨梅儿又给他吹枕边风,还说村里又有两户人家想去县里了,说别人家本是贫困户,穷得一日三餐都吃不饱,穿着破衣烂衫,连狗瞧了都直叫,现在人家要去县里谋好生活。穷人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而自家是做买卖挣大钱的怎么这般守旧不肯前进,以后要是混得还不如人家真叫人笑话了。
季秋辗转反侧了一夜,第二日终于决定要去县里了。
姜氏和韦老二打心眼里希望儿子就在自家门前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可这好日子才过几个月,小儿子儿媳就想奔县里去了,想发大财过富裕的生活。儿子儿媳心气儿高,他们也不好硬拦着,儿子要是混得好,他们也是高兴的。
其实姜氏没拦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县里有两家大私塾,听说前年有中过举人的,而大前年还有一位进京赶考中进士的呢。就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家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她寻思着季秋要是进了县挣了大钱,到时候生了儿子就可以上私塾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