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7)
金恬还在灶房里忙着将炒熟的花生米分盘,韦仲勤进来把他大哥的事说了。金恬听后也觉得韦大贵心里应该会有些郁闷,但她怕仲勤心里难过,便安慰道:“虽然大哥心里或许不太痛快,幸好当火头军能吃得饱饭,也不会太辛苦是不是?再者,这才刚进军营,待哪日大哥表现好,指不定会给他挪地方的。”
在灶下烧火的姜氏却道:“挪啥地方啊,当伙夫可好着呢,你们大哥自小吃苦,没吃啥好东西,现在当伙夫虽然不轻便,但他吃得好啊。”
仲勤笑道:“娘,军纪严着呢,你以为当伙夫能随便吃?”
“守着饭菜虽不能随便吃,至少不会饿着吧,以前就听说在军营里当伙夫是最好的差事了。你大哥他心大,想出人头地,可不是人人都能像杨富贵那样混得有出息,你大哥不会来事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姜氏说完这些不知想到什么又皱起眉头来,叹气道:“仲勤啊,你和季秋都成了家,娘不需操啥心,只等着你们赶紧生娃儿,我在家带着就行。可是你大哥他……他年纪最大,却还进了军营,这一呆至少得三年,等他回来一瞧,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以前他和季秋睡一屋,现在成了季秋的新房,待三年后他回来总得成亲吧,这可咋办?”
金恬不禁笑道:“娘,瞧你急的,再过三个月小妹就出嫁了,大哥可以住小妹那间屋子呀。”
姜氏急道:“我晓得,小妹可那间屋子忒小,只放得下一张窄床和一个小衣橱,哪能当新房用。仲勤应该清楚,小妹那间屋子和我那间本是一个大间,当年你爹垒一道薄墙才隔成了两间。”
韦仲勤应道:“娘,这些我都清楚,等大哥三年后回来,指不定咱家都盖上大院子了,哪能没他成亲的洞房呢。再说了,他回来时能领不少钱还能分田地,肯定有姑娘愿意嫁他。”
姜氏叹了叹气,往灶膛里塞了几根柴,盯着灶火发呆。忽然,她往门口瞅了瞅,小声道:“甜娘,我给你的那只玉镯也没瞧着你戴,那就……那就别戴出来了,待以后有了钱就说是你自个儿买的。你爹那里还有一只,当时说怕两只放在一起容易丢,所以分开保管,我寻思着你爹保管的那只还是留给你将来的大嫂吧,要是你大哥回来还娶不着亲,拿出那只玉镯当彩礼也算是加重了筹码,想说门亲应该要容易些。”
金恬重重地点头,“娘,我听你的。之前我也没想到玉镯的事,就给弟妹买了一只银镯,我去房里拿来,娘你给弟妹送过去,她肯定会高兴的。”
姜氏听了两眼圆睁,“哎哟,这得花多少钱啊?”
“娘,一两银子才一千文钱,一只小巧的镯子没多重,只花七百文钱。”金恬说着就去房里取银镯了。
不一会儿金恬拿着镯子过来了,姜氏拿在手上掂了掂,颇感激地看了金恬一眼,她这个当婆婆的都没想到这事,金恬却替她想周全了,她是打心眼里感激金恬。
姜氏去了小儿子的洞房,她一进门,见小儿子季秋满脸嘻笑着与杨梅儿逗趣呢。姜氏咳了咳,走过去便挪把椅子坐下了。杨梅儿坐在那儿呆了呆,意识到什么赶紧站了起来,亲热地叫了一声娘。
姜氏点头应下了,仔仔细细端详了杨梅儿一阵,要说杨梅儿相貌虽不算很出众,比金恬差了不少,但总归是一位端正清秀的姑娘,那圆圆的脸庞,瞧着是个有福气的。
↑返回顶部↑
在灶下烧火的姜氏却道:“挪啥地方啊,当伙夫可好着呢,你们大哥自小吃苦,没吃啥好东西,现在当伙夫虽然不轻便,但他吃得好啊。”
仲勤笑道:“娘,军纪严着呢,你以为当伙夫能随便吃?”
“守着饭菜虽不能随便吃,至少不会饿着吧,以前就听说在军营里当伙夫是最好的差事了。你大哥他心大,想出人头地,可不是人人都能像杨富贵那样混得有出息,你大哥不会来事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姜氏说完这些不知想到什么又皱起眉头来,叹气道:“仲勤啊,你和季秋都成了家,娘不需操啥心,只等着你们赶紧生娃儿,我在家带着就行。可是你大哥他……他年纪最大,却还进了军营,这一呆至少得三年,等他回来一瞧,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以前他和季秋睡一屋,现在成了季秋的新房,待三年后他回来总得成亲吧,这可咋办?”
金恬不禁笑道:“娘,瞧你急的,再过三个月小妹就出嫁了,大哥可以住小妹那间屋子呀。”
姜氏急道:“我晓得,小妹可那间屋子忒小,只放得下一张窄床和一个小衣橱,哪能当新房用。仲勤应该清楚,小妹那间屋子和我那间本是一个大间,当年你爹垒一道薄墙才隔成了两间。”
韦仲勤应道:“娘,这些我都清楚,等大哥三年后回来,指不定咱家都盖上大院子了,哪能没他成亲的洞房呢。再说了,他回来时能领不少钱还能分田地,肯定有姑娘愿意嫁他。”
姜氏叹了叹气,往灶膛里塞了几根柴,盯着灶火发呆。忽然,她往门口瞅了瞅,小声道:“甜娘,我给你的那只玉镯也没瞧着你戴,那就……那就别戴出来了,待以后有了钱就说是你自个儿买的。你爹那里还有一只,当时说怕两只放在一起容易丢,所以分开保管,我寻思着你爹保管的那只还是留给你将来的大嫂吧,要是你大哥回来还娶不着亲,拿出那只玉镯当彩礼也算是加重了筹码,想说门亲应该要容易些。”
金恬重重地点头,“娘,我听你的。之前我也没想到玉镯的事,就给弟妹买了一只银镯,我去房里拿来,娘你给弟妹送过去,她肯定会高兴的。”
姜氏听了两眼圆睁,“哎哟,这得花多少钱啊?”
“娘,一两银子才一千文钱,一只小巧的镯子没多重,只花七百文钱。”金恬说着就去房里取银镯了。
不一会儿金恬拿着镯子过来了,姜氏拿在手上掂了掂,颇感激地看了金恬一眼,她这个当婆婆的都没想到这事,金恬却替她想周全了,她是打心眼里感激金恬。
姜氏去了小儿子的洞房,她一进门,见小儿子季秋满脸嘻笑着与杨梅儿逗趣呢。姜氏咳了咳,走过去便挪把椅子坐下了。杨梅儿坐在那儿呆了呆,意识到什么赶紧站了起来,亲热地叫了一声娘。
姜氏点头应下了,仔仔细细端详了杨梅儿一阵,要说杨梅儿相貌虽不算很出众,比金恬差了不少,但总归是一位端正清秀的姑娘,那圆圆的脸庞,瞧着是个有福气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