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崔玉一听他最后一句,心里就有些明白了。她也是才听说的,秀才也就是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这么三等。

  “廪生”是每次童生试的前三甲,除去考试还能自公家领取廪米津贴。“增生”虽然没有了津贴也没有了粮食供给,但却不用额外缴付束脩,如此也能为家里省下一大笔开销。

  只是附生,作为生员最后几名,待遇就极差了。虽然能上的官学,但花销却是很大的。按着赵小山跟崔虎子俩人的年龄跟学识,带到足够参加下次科举考试,只怕还要等四年。不论笔墨纸砚跟书籍,就算是束脩可也是一大笔。

  “玉娘,你说这该怎么办?眼看虎子跟小山都要过十三了,也是定亲的时候了,要是这么一耽搁......”李氏欲言又止,她私心里是不想儿子重新参加童生试的,毕竟耽误工夫不说,指不定还要把亲事再往后拖许多年呢。

  李氏倒不是非要儿子考个举人状元的,但是在她心里,儿子过了十五就该成亲生孩子了。这也是要给崔家留下血脉啊。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人的思想就是如此,觉得无论男女就得生个儿子才能圆满。

  周氏一听,心里也有些着急了。怎得明明自家小山都成了秀才,还要重新下场考试?若是下次没有考过,那不是坏了名声么?

  崔玉先安慰了眼巴巴看着自个的俩人,然后细细问了几句。到底是成年人又经历了许多,三言两语的就探出虎子跟小山是不忍那官学的花销,宁可耽搁几年也不愿意让家里跟着辛苦。

  “小山,虎子,但凡你们想读书,家里自然都会支持。至于束脩跟银钱,虽说来之不易却也不能跟你们的前程相比。”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寒门子弟,能在读书上有一番作为的人极少极少。所以崔玉的意思,也是宁可花钱也要供着俩人学下去,哪怕就是在官学里长见识也好。

  虽说他们有意在镇上书院继续呆着,可说到底跟官学相比,两边就好似小私塾跟公立重点学院。再者,去州县的衙官学不仅能得了大儒指点教导,还能接触到更多的资源。

  “大姐......”“婶娘......”

  这件事最终没有说个透彻,但大伙儿心里也都明白了,两个孩子去官学的事儿已经算是定下来了。只等秋收以后,送了人去县城。

  说好了正事儿,崔玉让赵二石去割了六斤猪肉,然后就张罗着大伙儿剁肉和面准备加餐。倒不是要包饺子,毕竟王秀和已经做好了晌午的主食。

  如今崔玉不过是想弄个红烧狮子头来给大伙儿尝尝,也解解自个的馋。这几日也不知怎么的,她很是馋各种肉食,尤其是流油香嫩的,简直是一想起来就必须要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