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是因为你哥哥比你更懂人心。被一票人奉为信仰的灵知不是想还俗就能还俗的。他需要一个足够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你哥哥恰好就准备了一个高高的台阶。

  灵知并不是自幼向佛的圣人,他半路出家,同时遭灾逃难,受尽白眼也磨练出敏锐的生存技能,既深谙民生疾苦又通晓人情世故。他考虑的事情比董音要复杂的多,他内心的想法也比董音斑驳的多。

  他是广济寺的名僧又是明修的高徒,若真昭告天下,为某某女子,他还俗了。可能天真无邪的少女会桃心乱冒,哇,为了红颜甘堕凡尘,宁负如来不负卿,真是好浪漫好深情。说不定还会心中暗自得意,瞧瞧,这就是朱颜魅力。

  其实错了,更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个笑话。连带着小姐的家庭和和尚的庙宇一起成为笑话。所以,哪怕要还俗,也得有一个光明正大的,无懈可击的,足以堵住悠悠众口的理由才行。那么,为生民立命,为四海得佛荫,为万民开太平就是这样一个理由。

  想想金庸武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口号一喊,便是男主作风有些瑕疵,也能收获一票颂扬,大家很自觉地选择性失明,同样类型的鲜活角色还有热衷红巾翠袖搵英雄泪的南宋爱国大将辛弃疾,还有私生活极不检点的欧阳修之类。

  在几个月的造势,充分的铺垫之后,这还俗便不会显得太突兀。

  新科探花董怀玉本来就与他交往甚密,感情甚好,在灵知下山历练后,趁机抛出橄榄枝:“为国献身为民请命,阁下可愿与区区携手?”

  -----不管怎么看,都是又一桩美谈。

  “你有真心,你哥哥有手段,如何能不成?”

  书衡从一开始就几乎可以确定这个注意是董怀玉出的。他无论做什么事似乎都能合情合理,方方面面都敷衍的很好。董音这次“惊世骇俗”的情感顺顺当当软着路,修成正果,谋划手笔处处透着他的影子。

  至于明修为何那么爽快的答应了,那个活久成精长期打转在各种高层之间的大智者,他要的是广济寺兴旺发达佛祖的事业长治久安,深谙生存智慧,岂会不顺水推舟?

  毕竟在大夏和前朝历史上向来都是皇权高于教权,一切宗教都可以拿来为政治服务。想想当初梁武帝,还不是说灭佛就灭佛。所以普度众生的前提是普度了自己。

  得罪了当朝首席阁老新任探花又没有什么好处,再说有真有个徒弟将来做了大官(董阁老说的明白娶董音得考功名),那广济寺以后做什么都会方便一点。

  书衡拿起茶盏狠狠灌了她一杯:“以后嫁了人就别是哥哥长哥哥短的,小心有人吃醋。”

  “你说浩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