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衮摇头否定,不再争执,反正看也看了。

  “辽军何时动身?”杨业低声道,他有些急色,“事已至此,你们也看到了,本帅怕夜长梦多控制不住局面。”

  范忠义抢先答道:“萧公已在丰州(呼和浩特)准备妥当,大将萧咄里率大军十万(号称)以待!”

  杨业皱眉道:“究竟有多少人马驰援?”

  范忠义沉吟片刻道:“应该有三万多步骑,其中契丹精骑万余骑,奚、女真步军两万。萧公亲自坐镇丰州。大帅只需派信得过的信使,拿着咱们的书信去丰州,自有萧公接见;萧公一得到消息便调兵至云州,大帅得以固守雁门为名,将云州移交大辽,便于辽军靠拢。”

  杨业一边思虑一边微微点头。

  范忠义又道:“咱们二人暂且留在代州,以便与萧公互通南北情状。”

  三人遂计议定,杨业让他们回住处写信。

  ……半个时辰后,杨衮和范忠义一起亲笔签名的密信被人先拿到了杨业的上房中。

  这时房间里已多了两个人,一个是礼部侍郎、内阁辅政卢多逊,一个是杨业的二弟杨崇勋。

  杨崇勋从(后)周开国就一直效命中原朝廷,又是杨业的兄弟,算是比较可信的人,他此时主持雁门关防务。

  北汉未灭时,杨家两兄弟各为其主,是因为杨家祖上想两边押宝。杨家世居边陲之地麟州,本是地方豪强。周朝时,杨崇勋奉父命投大周;杨业则少年时就被送到了北汉皇帝身边鞍前马后效命。作为很明显,就看哪边能获胜……北汉虽偏安一隅,但毕竟五朝皇帝都在河东成事,不能说完全没有机会。

  后来中原王朝日渐强盛,郭绍灭北汉时,让杨业投降,主要还是靠杨崇勋从中牵线。

  杨业先看辽国二使的书信内容,上面写一切如同所料,没有任何问题,叫萧思温接手云州进逼雁门,待二使与杨业约定妥当,返回辽营便进雁门关。

  书信没啥问题,杨业还是忍不住说道:“杨衮或许看出什么端倪了,我总觉得他很怀疑咱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