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东盛稍后作出公开答复,称在严格遵守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使用了股权质押、融资融券、收益互换和分级资管计划等四大融资杠杆工具,杠杆比例为1:2。

  东盛同时披露一份权益变动报告书,证明除去200多亿的货币资金还有100多亿的预售款,相当于账上仍有300亿元的合法资金可以用来举牌中西药业的股份。

  权益报告书犹如一剂强心针,让股票二级市场里原本就看好东盛集团的投资机构和中小散户信心倍增,纷纷重仓增持股票。

  东盛也随即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宣布本公司的股票将于近期停牌。

  对于本身实力雄厚的东盛集团而言,这次的重组实属锦上添花,股票更是在连续几个交易日“一字涨停”。

  业内人士认为,东盛集团与中西药业之间的股权纷争刚拉开帷幕,便已落下尘埃——东盛注定是大赢家。

  但是,愈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代表暴风雨即将来临。德意志投行的策略师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了三大问题,矛头直指东盛。

  第一,东盛谎报了杠杆比例。东盛质押了20%的股权,利用质押换取的资金来增资a,a再投资增资b,b再投资增资c……如此,东盛的部分举牌资金来自于股权的反复质押,其真实杠杆比例应该更高,约为1:10。

  第二,一个叫“东盛创盈基金”的机构持有东盛17%的股份,而这间机构实为沪商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除此之外,其它银行也给“一致行动人”出资。说白了,若干家商业银行为东盛狙击中西药业提供了弹药。

  第三,东盛在举牌中西药业的期间,和部分控股股东有关联关系。

  这篇研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一点内容抨击了企业,第二点内容抨击了商业银行,第三点内容抨击了中西药业的中小股东,把资本市场里的主力军得罪的干干净净——不等东盛回应,被点名批评的商业银行主动向银监会自辩清白,而中小股东们更是联名向证监会上告,坚称绝对没有参与内线交易。

  德意志投行站在了风口浪尖,不但没有噤声,反而再发声明,承认已经接受中西药业公司之申请,将针对东盛集团的狙击行为制定一系列反收购计划。

  在这篇声明里,有一句话尤其引人注目。

  “考虑到东盛集团已经持有中西药业31%的股份,本投行不排除当东盛继续持股超过31.10%时,建议每位现有的中西药业股东都能半价购买新增发的中西药业股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