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3 / 7)
但凡是大户人家,内宅总是不能干净。上次金家大房那位幼仪姑娘就被人在药里面下了毒,而且这毒是下在了药壶盖子上,手法高明让人防不胜防。若不是他博览群书,对药性药理了如指掌,恐怕也不能看破!事后他半个牙口缝都没敢开,一个字都不曾说出去,这才保住自己的平安。而且那金家老太太是个明白人,看见他守口如瓶便拉拔一把。内宅夫人之间应酬闲谈,老太太无意中提及了他的医馆和医术,他的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眼下,不少大户人家看病指名让他去,他心里知道该承谁的情。
不知道眼下这金家二房的母女这趟所为何事,希望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太太没心情也没时间跟他兜圈子,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就把自己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
原来是看病,这就简单多了!李大夫也不多言,赶忙让萱姐儿坐下,拿出诊包等物。他什么都没有问,直接就给萱姐儿诊脉。
半晌,他才收手说道:“看少姑奶奶的脉象,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难寐。肝家气滞血亏者,必然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出汗。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少姑奶奶该有上述症状,而且是越发明显加重。”
“高明!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萱姐儿闻听眼睛发亮,觉得这次自己是找对了大夫,怎么说的跟亲眼见到一般?
二太太也是心中一喜,赶紧说道:“既然先生说的这般准,想来有好办法根治。看样子我是找对人了,合该到先生这了结。”
“少姑奶奶这个症候是被耽误了。倘若在初葵之后发现异常就把药用起来,不出三个月必然痊愈,也不会有今日之忧。如今既把病耽误到这地步,也是应有此灾。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慢调理急不得。”李大夫这番话让母女二人欢喜了半截,“少姑奶奶这病有些年头,一时半会根治不了。若是吃下我开的药后夜间能入睡,便是好转的征兆,照着吃下去一年能减轻症状。可气虚没调理好,若是想要子嗣……恐怕得几年功夫。”
二太太和萱姐儿对看了一眼,都不由得深深叹气。看样子这李大夫真是有两把刷子,说得跟李御医半点不差。再瞧他开出的药方,也是相差无异。
“不瞒先生,小女的病刚刚给宫里面的御医看过,跟先生说得一模一样,可见先生的医术不在御医之下。只是身为人家的媳妇儿,传宗接代乃是一等大事。如今小女的公婆年事已高,急于看见后人才能安心,因此等个五六年是等不得的!我知道先生的手段高明,千万要帮忙想想办法,我们母女自当感激涕零,铭记于心!”二太太说得恳切,话里话外称赞他医术高明,这让李大夫心中舒坦。
“既然你们看过宫里面的御医,就该知道我所言非虚。”李大夫面带难色,“身为大夫,治病救人,下每一味药都要反复斟酌思量,不敢善为。”
萱姐儿的面色难看,强忍着眼中的泪花,不想当着外人的面失态。一次次的扬起希望,一次次的被打击,她的心真得承受不起。况且这次都城之行是她最后的念想,试想一下,都城汇集了整个大禹所有的最上乘的人才,若是在这里都治不好,她真得死心了。难不成真要吃五六年的药,慢慢调理才能怀上吗?
二太太到底是比萱姐儿年长,生活经验多,跟人打交道也多。她听出李大夫这话里似乎有深意,思忖了一下方说道:“我知道先生必定有置死地而后生的办法,只是有些凶险才不说。请先生放心,只要小女能怀上并顺利生下孩子,后果我们自然是自己负责。”
李大夫闻听满脸难色,二太太见状便知道事情有转机,忙又苦苦哀求起来。
半晌,李大夫叹口气回道:“办法是有一个,不过正如二太太所言,这办法过于阴毒有损德行。况且少姑奶奶若用此法,恐怕这辈子只能怀上一次,只能做一次母亲。”
↑返回顶部↑
不知道眼下这金家二房的母女这趟所为何事,希望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太太没心情也没时间跟他兜圈子,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就把自己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
原来是看病,这就简单多了!李大夫也不多言,赶忙让萱姐儿坐下,拿出诊包等物。他什么都没有问,直接就给萱姐儿诊脉。
半晌,他才收手说道:“看少姑奶奶的脉象,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难寐。肝家气滞血亏者,必然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出汗。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少姑奶奶该有上述症状,而且是越发明显加重。”
“高明!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萱姐儿闻听眼睛发亮,觉得这次自己是找对了大夫,怎么说的跟亲眼见到一般?
二太太也是心中一喜,赶紧说道:“既然先生说的这般准,想来有好办法根治。看样子我是找对人了,合该到先生这了结。”
“少姑奶奶这个症候是被耽误了。倘若在初葵之后发现异常就把药用起来,不出三个月必然痊愈,也不会有今日之忧。如今既把病耽误到这地步,也是应有此灾。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慢调理急不得。”李大夫这番话让母女二人欢喜了半截,“少姑奶奶这病有些年头,一时半会根治不了。若是吃下我开的药后夜间能入睡,便是好转的征兆,照着吃下去一年能减轻症状。可气虚没调理好,若是想要子嗣……恐怕得几年功夫。”
二太太和萱姐儿对看了一眼,都不由得深深叹气。看样子这李大夫真是有两把刷子,说得跟李御医半点不差。再瞧他开出的药方,也是相差无异。
“不瞒先生,小女的病刚刚给宫里面的御医看过,跟先生说得一模一样,可见先生的医术不在御医之下。只是身为人家的媳妇儿,传宗接代乃是一等大事。如今小女的公婆年事已高,急于看见后人才能安心,因此等个五六年是等不得的!我知道先生的手段高明,千万要帮忙想想办法,我们母女自当感激涕零,铭记于心!”二太太说得恳切,话里话外称赞他医术高明,这让李大夫心中舒坦。
“既然你们看过宫里面的御医,就该知道我所言非虚。”李大夫面带难色,“身为大夫,治病救人,下每一味药都要反复斟酌思量,不敢善为。”
萱姐儿的面色难看,强忍着眼中的泪花,不想当着外人的面失态。一次次的扬起希望,一次次的被打击,她的心真得承受不起。况且这次都城之行是她最后的念想,试想一下,都城汇集了整个大禹所有的最上乘的人才,若是在这里都治不好,她真得死心了。难不成真要吃五六年的药,慢慢调理才能怀上吗?
二太太到底是比萱姐儿年长,生活经验多,跟人打交道也多。她听出李大夫这话里似乎有深意,思忖了一下方说道:“我知道先生必定有置死地而后生的办法,只是有些凶险才不说。请先生放心,只要小女能怀上并顺利生下孩子,后果我们自然是自己负责。”
李大夫闻听满脸难色,二太太见状便知道事情有转机,忙又苦苦哀求起来。
半晌,李大夫叹口气回道:“办法是有一个,不过正如二太太所言,这办法过于阴毒有损德行。况且少姑奶奶若用此法,恐怕这辈子只能怀上一次,只能做一次母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