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婆子瞧见不动声色,伺机想要下手。

  “你们几个按住她,免得她再冲撞了老太太。”封氏吩咐着,然后才又审问起来,“你说你冤枉,熬药的人是你,下莽草的人也是你,这都是你自己招认的,可没有谁严刑逼供!你招供完害怕被送官,这才又翻供。我看你不是冤枉,是想要设法脱罪。你本不是家生子,当初你母亲非要把你卖进府中,还签了死契。我见你五六岁还没有寻常人家三岁的孩子粗壮结实,又听你母亲说留在家里只能饿死的话,这才心生怜悯留下了你来。这几年,你们家的日子好过了,家人偶尔也进府来看你。府中不是没有放人的先例,只要侍候主子精心,到时候不仅不要银子还会赏些嫁妆。可惜……”她说到这里摇摇头。

  封氏背对着老太太等人,幼仪看不见她的表情,却见穗儿眼睛睁圆似乎受了什么惊吓似的。

  “你别妄想诡辩,还是好好交代清楚。主仆一场,我也不希望你有不好的下场!四姑娘的药里到底下得是不是莽草?或许是你从外面弄回来的毒药,我记得上个月你娘家嫂子来过,可跟她有关系?”封氏的话让穗儿一哆嗦。

  她的脸色骤然变得苍白如纸,眼中满是恐惧。她想起之前抱琴对她说过的话,成了不败露便是她一家的福气;若是败了就得她自己扛,好歹不至于牵连到娘家人。倘若她敢说出半个不该说的字,她跟她的家人就全都完蛋!抱琴让她看清楚事实,府里是太太主事,大姑娘是太太唯一的嫡女,即便是做错了事情也不会怎么样,反而会多加维护。而她不过是个卑微的丫头,签了死契命就不再是自己的。换句话说,她和家人的命就攥在大姑娘手中!

  想到这些,穗儿忽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而且这个错误致命!既然她被推了出来,就说明事情已经败露,她要照计划成为替罪羊,把事情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不然就会累及家人,而她也不会有好下场!

  累及家人!不会有好下场!这个念头一直在她脑子里回旋,让她觉得脑袋木木的不能转轴。她只看见封氏的嘴巴一张一合,听不清楚说得是什么。

  “太太,奴婢认了。”不过是转眼的功夫,她的魂魄似乎从身体里抽离出来,整个人跟牵线木偶一般没了生气,“四姑娘对奴婢不好,姑娘嫉妒冬雪和秋月被姑娘器重,趁着姑娘身子虚要喝中药,就想在里面加些料。奴婢本意不是想要四姑娘的命,只是想让近身侍候的人挨累,最好因为姑娘的病不好让她们挨骂挨罚挨打。奴婢见厨房挑出些莽草扔在外面,又听说人误食过量的莽草会浑身乏力,头晕目眩,恶心反胃,就偷偷捡回去泡水。奴婢负责熬药,所以就把莽草泡得水兑进去。今个儿早上我又放了些进去,可见到冬雪出来寻药渣子,听见说不对劲之类的话,就赶忙把莽草连水一起倒进粪坑中了。奴婢有罪,不敢求老太太、太太和四姑娘的原谅。可求太太看在奴婢只是一时糊涂,并不是存心想要害人的份上饶了奴婢一命!”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始终一个语调,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像是在背书,而且是被迫的背书。看见她这个样子老太太眉头紧锁,觉得她表现的十分异常,其中恐怕还有内情。

  这功夫外面进来个丫头,给老太太等人见礼,然后回禀道:“二门送了一个口信进来,是给穗儿的。因为眼下她犯了事,所以奴婢不敢擅传,特来回禀请示。”

  这个时候有口信进来不会跟下毒有关吧?封氏听了心下一动,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害怕事情再起波澜。眼下穗儿已经认罪,事情交代的也合情合理,这会儿又要生事端了。

  “谁传得口信进来,说什么了?”可又不能不理睬这茬,封氏只要硬着头皮问道。

  丫头听见赶忙回着:“穗儿的母亲托二门的程婆子带话进来,说是跟着她哥嫂去了凤城。因为走得突然,又恐见面难以离去便不相见。等到了地方会托人写书信回来,让穗儿不用惦记。她母亲还说,府中的主子都很慈善,让她好生侍候四姑娘,将来自然有她的好处。”

  穗儿听了这话似活过来一般,脸上有了表情。之前她母亲就提过,说是她嫂子家里唯一的儿子得急病没了,她们家有意让她哥哥过去。虽说嫂子家里不是大户人家,不过有房子有地,在村子里算得上好过的人家。前一阵写信来说亲家公卧病在床,又催促她们前去定居,眼下走得这样匆忙,估计是那边情况不好了。

  母亲、哥嫂搬到千里之外,即便幼仪有再大的能耐也奈何不了她们。穗儿一想到这,脑袋也不木木的了,还开始转了起来。她在心中合计,若是这个时候说出实话会如何?把罪行都揽在自己一个人的身上,那么她必死无疑;若是把实情说出来,即便不能脱罪也会拖玉仪下水。老太太在这里坐镇,封氏也不敢纵容女儿。万一老太太念在自己一时糊涂,四姑娘又没什么大碍饶了自己,岂不是有了一线生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