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 / 7)
前朝乱事那么一大堆,还不忘记去贤妃那里看看儿子。
庄皇后表面瞧着淡定,内心却是心急如焚,要不那一嘴的水泡怎么总是往外蹦哒,从不见好呢。
后宫争斗之事,原该不是她管的,可前世的经验告诉她,一朝天子一朝臣,前世她堂堂一个郡主出事,最后偷梁换柱,被扔去那下贱地方,也不是因为在位之人,非她亲近之人,对她便不管不问了吗?
相对于贤妃之子,庄皇后这里养着的大皇子,与她更为亲近不说,主要是底细清楚,一想贤妃应死未死,以及贤妃背后的家族势力,……没法让人放心。
李荣享也说,如果一定要扶持一位,那肯定是长皇子,别说什么尊长重嫡,只为了他们两个考虑,也得与下一位继承人亲近才是——等着她皇舅舅发昏赐婚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只有把希望寄托给她皇舅舅的接班人了。、
只是这一定计,希望不太明朗。
怎么说呢?虚五岁的皇长子煜儿,比着同龄人,有点笨!
读了《论语》好几天了,第一篇还读不太下来呢,要不也是读过就忘,读书学习的脚步总是栓在论语前三章里。
好在长乐耐心够足,又因着煜儿虽笨但性子软萌,不耍赖闹娇,读不上来了,只是可怜巴巴地瞪着大眼睛看长乐,等着长乐再教就是了。
这么一来,孩子笨些倒也妨,长乐反而更是喜欢他了,偶尔亲亲他有点大的脑门,长皇子就娇羞成一枝含羞草了。
别看小家伙读《论语》费个姥姥力气了,可是人家读《诗经》可是一点不愁的。论语第一篇那么简单的没有读好,《诗经》第一篇却读得顺顺利利呢。
特别是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不用长乐给他起头,就能通背下来。
小家伙背完,还一脸神往地看着她,仿佛是自行品味这句话的意思呢。
哎,说来可怜,自从知道李荣享是《诗经》经主之后,她再也无法好好地正视《诗经》了,勉强不浮想联篇地与煜儿读了两篇,已是读得脸颊渐红,不好再读了。
等庄皇后摆弄着棋盘摆弄够了,抬眼去瞧时,那边榻上的姐弟,具都是红苹果的模样,火焦焦的心情反而缓解了些。
↑返回顶部↑
庄皇后表面瞧着淡定,内心却是心急如焚,要不那一嘴的水泡怎么总是往外蹦哒,从不见好呢。
后宫争斗之事,原该不是她管的,可前世的经验告诉她,一朝天子一朝臣,前世她堂堂一个郡主出事,最后偷梁换柱,被扔去那下贱地方,也不是因为在位之人,非她亲近之人,对她便不管不问了吗?
相对于贤妃之子,庄皇后这里养着的大皇子,与她更为亲近不说,主要是底细清楚,一想贤妃应死未死,以及贤妃背后的家族势力,……没法让人放心。
李荣享也说,如果一定要扶持一位,那肯定是长皇子,别说什么尊长重嫡,只为了他们两个考虑,也得与下一位继承人亲近才是——等着她皇舅舅发昏赐婚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只有把希望寄托给她皇舅舅的接班人了。、
只是这一定计,希望不太明朗。
怎么说呢?虚五岁的皇长子煜儿,比着同龄人,有点笨!
读了《论语》好几天了,第一篇还读不太下来呢,要不也是读过就忘,读书学习的脚步总是栓在论语前三章里。
好在长乐耐心够足,又因着煜儿虽笨但性子软萌,不耍赖闹娇,读不上来了,只是可怜巴巴地瞪着大眼睛看长乐,等着长乐再教就是了。
这么一来,孩子笨些倒也妨,长乐反而更是喜欢他了,偶尔亲亲他有点大的脑门,长皇子就娇羞成一枝含羞草了。
别看小家伙读《论语》费个姥姥力气了,可是人家读《诗经》可是一点不愁的。论语第一篇那么简单的没有读好,《诗经》第一篇却读得顺顺利利呢。
特别是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不用长乐给他起头,就能通背下来。
小家伙背完,还一脸神往地看着她,仿佛是自行品味这句话的意思呢。
哎,说来可怜,自从知道李荣享是《诗经》经主之后,她再也无法好好地正视《诗经》了,勉强不浮想联篇地与煜儿读了两篇,已是读得脸颊渐红,不好再读了。
等庄皇后摆弄着棋盘摆弄够了,抬眼去瞧时,那边榻上的姐弟,具都是红苹果的模样,火焦焦的心情反而缓解了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