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4 / 7)
当然,还有少部分人诋毁如今的华国政府,捧洋人的国家出来与如今的华国政府打擂台,是为了让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不贬值”。从前人人都崇拜敬畏洋人,他们这些留过洋的知识分子,身份地位自然比一般文人高一些。如今洋人在国人心中没有那种尊崇的地位了,连带着他们的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些人,文人们连骂都懒得骂。骂你是看得起你,连这点精力都不愿意花费在你的身上了,那就说明,你对别人,是真的没有任何价值了。
倒是愤怒的百姓们打听清楚了这几位“洋文人”居住的地点,很是往他们家砸过几次砖头石子,丢过几次鸡蛋菜叶子。华国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再刊登他们的东西,他们相当于是被禁言了。
由于大势所趋,这一场风波,并没有在社会上造成太大的影响。纵然偶尔出现的几个不和谐的声音,也很快就被群众的叫骂声所淹没,销声匿迹了。
这一次远征日本,得到了一大笔赔偿款项,柏总理拿出相当一部分来,用于支持顾氏飞机制造厂的研究事业。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一次他们能够这么轻松地战胜日本,顾氏工厂出产的飞机当居首功,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大力扶持飞机制造业,实属必然。
除此之外,带着从日本那儿缴获的舰船,华国的海军力量也壮大了不少。有感于华国造船业的短板,这一次发了一笔横财的政府,大方地拿出了一笔钱来,支持造船业及其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华国这边形势一片大好,在边境处,俄国与蒙古人的关系,可就不那么美妙了。
☆、第99章 冲突
在这个时候,原本俄国与蒙古人的关系应该已经很亲密了,如果没有华国人的干预。
可是,现在蒙古人与俄国人的关系却形同水火。在蒙古人用残暴的手法杀死了俄国的使者团后,俄国与蒙古国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十分微妙,俄国人对于蒙古人满心的憎恶,那些使团的家人们尤其的悲伤。若不是列宁基于国家的利益考虑,将此事暂时压下,只怕汹涌的民意会直接促使俄、蒙开战也未可知。
列宁不是不恨蒙古人轻信华国人的挑拨,杀死了自己的心腹下属,不是不想报这个仇,但是,国与国之间的事,从来都不是可以凭借个人的情感来做决断的。如果俄国直接对蒙古作战,就会把蒙古逼向华国人那边,列宁不希望看到这一点。比起蒙古人来说,华国人更有威胁力,他不能够再增加他们的势力。
俄国人也许理智上知道列宁的顾虑是对的,可是情感上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列宁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些影响。
列宁不知道,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忍一时风平浪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从俄国使团被杀死在蒙古开始,整件事情就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
某天,俄国人跨过了边境,来到了蒙古人的牧场放羊。蒙古人的牧场中鲜草肥美,俄国人的羊吃得不亦乐乎。性情暴烈的蒙古人看到了这一幕,自然气不过,粗暴地要求俄国人滚回自己的地盘。被蒙古人训了一通之后,俄国人也火了,凭什么你说让我回去就回去?这块地方位于双方的交界处,本就应该是大家共享的。现在你圈了块地,围了一排篱笆,就不让别人畜牧了,哪有这种道理?
↑返回顶部↑
对于这些人,文人们连骂都懒得骂。骂你是看得起你,连这点精力都不愿意花费在你的身上了,那就说明,你对别人,是真的没有任何价值了。
倒是愤怒的百姓们打听清楚了这几位“洋文人”居住的地点,很是往他们家砸过几次砖头石子,丢过几次鸡蛋菜叶子。华国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再刊登他们的东西,他们相当于是被禁言了。
由于大势所趋,这一场风波,并没有在社会上造成太大的影响。纵然偶尔出现的几个不和谐的声音,也很快就被群众的叫骂声所淹没,销声匿迹了。
这一次远征日本,得到了一大笔赔偿款项,柏总理拿出相当一部分来,用于支持顾氏飞机制造厂的研究事业。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一次他们能够这么轻松地战胜日本,顾氏工厂出产的飞机当居首功,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大力扶持飞机制造业,实属必然。
除此之外,带着从日本那儿缴获的舰船,华国的海军力量也壮大了不少。有感于华国造船业的短板,这一次发了一笔横财的政府,大方地拿出了一笔钱来,支持造船业及其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华国这边形势一片大好,在边境处,俄国与蒙古人的关系,可就不那么美妙了。
☆、第99章 冲突
在这个时候,原本俄国与蒙古人的关系应该已经很亲密了,如果没有华国人的干预。
可是,现在蒙古人与俄国人的关系却形同水火。在蒙古人用残暴的手法杀死了俄国的使者团后,俄国与蒙古国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十分微妙,俄国人对于蒙古人满心的憎恶,那些使团的家人们尤其的悲伤。若不是列宁基于国家的利益考虑,将此事暂时压下,只怕汹涌的民意会直接促使俄、蒙开战也未可知。
列宁不是不恨蒙古人轻信华国人的挑拨,杀死了自己的心腹下属,不是不想报这个仇,但是,国与国之间的事,从来都不是可以凭借个人的情感来做决断的。如果俄国直接对蒙古作战,就会把蒙古逼向华国人那边,列宁不希望看到这一点。比起蒙古人来说,华国人更有威胁力,他不能够再增加他们的势力。
俄国人也许理智上知道列宁的顾虑是对的,可是情感上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列宁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些影响。
列宁不知道,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忍一时风平浪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从俄国使团被杀死在蒙古开始,整件事情就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
某天,俄国人跨过了边境,来到了蒙古人的牧场放羊。蒙古人的牧场中鲜草肥美,俄国人的羊吃得不亦乐乎。性情暴烈的蒙古人看到了这一幕,自然气不过,粗暴地要求俄国人滚回自己的地盘。被蒙古人训了一通之后,俄国人也火了,凭什么你说让我回去就回去?这块地方位于双方的交界处,本就应该是大家共享的。现在你圈了块地,围了一排篱笆,就不让别人畜牧了,哪有这种道理?
↑返回顶部↑